[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鹿科动物鉴定的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51069.7 申请日: 2017-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7365839B 公开(公告)日: 2020-11-03
发明(设计)人: 陈星;白加德;宣晶;刘艳菊;张树苗;李俊芳;段建彬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韩蕾;姚亮
地址: 100076***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动物 鉴定 引物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鹿科动物鉴定的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引物包括第一引物与第二引物,其中,第一引物为15~40bp且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中的至少15bp的片段;第二引物为15~40bp且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序列中的至少15bp的片段。本发明的引物对鹿科动物特异性较好,产物片段长度合适,并有很好的扩增效率,很好的解决了同类研究中扩增困难、容易得到错误序列信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鹿科动物鉴定的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认为,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能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小段加以识别。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研究的热点,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mtCOI)作为动物界DNA条形码的推荐序列在不同研究者和研究类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9年以后,随着DNA提取技术、PCR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条形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泛认可作为DNA条形码技术首选的线粒体COI基因被大量应用于国内对于鹿科动物的研究中。

在鹿科动物的亲缘关系研究中,连虹(2009)对我国的16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行了DNA条形码研究,范围涵盖鹿科、麝科、牛科、骆驼科(Camelidae)和马科(Equidae),共计15属。基于655bp和404bp两段COI序列分析,讨论了鹿科动物与其他近源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在药材快速鉴定方面,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的推荐序列,也被广泛应用于鹿科动物,如鹿茸饮片(张蓉等,2011;崔丽娜等,2012)、鹿类动物中药材(刘冬等,2014)。

此外,鹿科动物及其相关制品作为贸易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其中不乏各种混伪品,传统方法往往难以辨别或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因此,能够进行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在此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ai et al.,2015;Luo et al.,2013)。

蛋白质分析、PCR技术、DNA测序技术等新技术出现后,分子系统学及DNA分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的形态学理论产生了质疑。EmersonTate(1993)用蛋白电泳分析了鹿亚科4个属10个种和亚种的进化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麋鹿属(Elaphurus)与鹿属(Cervus)关系较近,而鹿属中的水鹿(C.unicolor)与黇鹿属(Dama)和斑鹿属(Axis)的关系比其与鹿属其他种的关系更近。而Randi et al.(2001)基于mtDNA的D-loop全序列分析,探讨了鹿亚科(Cervinae)、麂亚科(Muntiacinae)25个种和亚种的系统发生关系。PolziehnStrobeck(2002)基于mtDNA控制区的DNA序列对传统分类所建立的马鹿(C.elaphus)各个亚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认为传统分类上的马鹿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应分为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至中亚地区的赤鹿(欧洲马鹿)(C.elaphus)和分布于北美及东亚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马鹿(加拿大马鹿)(C.canadensis),前者在我国仅有塔里木赤鹿(C.elaphus yarkandensis)一个亚种。Hassanin et al.(2012)对现生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物种的210条mtDNA完成全长测序,包含107属183种,并基于mtDNA全长序列重建了现生鲸偶蹄目物种的系统发育树,明确了进化分歧事件,并通过分子钟校正估算了演化时间。其结果显示鹿科动物与麝科(Moschidae)、牛科(Bov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分支约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由鲸偶蹄目分出,而麝科与牛科动物亲缘关系较近,且不同于传统分类学观点,认为麝科较鹿科晚分化,属于较进化的类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未经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