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3850.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太;须川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10/77 | 分类号: | B60J1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的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无窗框式车门中的玻璃的密封构造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玻璃全闭时通过内唇将玻璃的内表面密封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60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玻璃的全闭状态下在内唇与密封件主体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当对玻璃施加朝向车内方向上的过度外力等时,内唇向间隙侧位移,由此玻璃也容易向车内侧移动。该情况下,由于在露出于表面的密封件的外唇与玻璃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层差,所以担心会损害玻璃周边的外观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创造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全闭时玻璃向车内侧移动的车身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设有车门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车身具有导槽,上述导槽夹设于在上述车门上设置的能够滑动的玻璃与上述车身之间,且进行密封,上述导槽具有:安装于上述车身的基部;和与上述玻璃弹性接触且在与上述基部之间形成中空部的中空框部,在全闭时,上述中空框部以通过上述玻璃使上述中空部缩小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基部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由于中空部的存在,容易使导槽发生弹性变形而减小与玻璃的阻力,能够使玻璃顺畅地上下开闭。另一方面,在玻璃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使中空框部与基部紧密接触,由此,与中空部缩小之前相比能够提高玻璃的支承刚性,能够抑制玻璃向车内侧的移动。因此,玻璃的外表面的位置稳定,从而将玻璃的外观性保持得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车身具有限制上述导槽向车外侧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件,上述导槽仅经由上述移动限制部件而与上述车身弹性接触。
若以导槽与移动限制部件和车身双方弹性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则会受到移动限制部件相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的偏差的影响而无法提高导槽的安装精度。对此,通过使导槽仅经由移动限制部件与车身弹性接触,而无需考虑移动限制部件与车身之间的安装位置的偏差,能够提高导槽的安装精度。另外,能够无需新追加其他部件地利用移动限制部件,因此能够成为抑制了零部件数量的简单构造。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限制部件的车外表面以与上述导槽的车外表面成为共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在移动限制部件与导槽之间消除了层差,必然也能够将玻璃的外表面与移动限制部件之间的层差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将玻璃周边的外观性保持得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限制部件的车外侧端部,设有限制上述导槽向车外侧的移动的第1移动限制部,在上述移动限制部件的车内侧端部,设有限制上述导槽向车内侧的移动的第2移动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第1移动限制部及第2移动限制部不发生错位地稳定地保持导槽,从而将导槽的外观性保持得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限制部件在从上述第1移动限制部到上述第2移动限制部之间,与上述导槽抵接。
根据本发明,与仅通过第1移动限制部和第2移动限制部来支承导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导槽的变形、倾斜,能够以更稳定的姿势保持导槽。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身与上述移动限制部件之间形成有在车内外方向上分离的分离部,在该分离部配置有与上述车身和上述移动限制部件弹性接触的弹性部件。
由于分离部的存在,不拘泥于车身侧的偏差地仅通过移动限制部件对导槽进行定位,因此,无需考虑移动限制部件与车身之间的安装位置的偏差,能够提高导槽的安装精度。另外,通过在分离部配置弹性部件,能够使弹性部件吸收偏差且也能够稳定保持移动限制部件,从而也能够防止因移动限制部件与车身的接触而导致的噪声产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全闭状态下玻璃向车内侧移动,从而将玻璃周边的外观性保持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侧视图,示出了玻璃打开的状态。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侧视图,示出了玻璃全闭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
2玻璃
3导槽
4移动限制部件
4B 车外表面部
4C 第1限制面部(第1移动限制部)
4G 第2限制面部(第2移动限制部)
5固定销
6基部
6C 第1卡定部
6E 第2卡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侧密封条的附接结构
- 下一篇:保护覆盖系统和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