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1458.1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明;王世强;张从新;徐秋鹏;蒋颖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具有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的隔板。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对于续航里程、整车轻量化、动力性能等方面的追求,对于作为主要动力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软包动力电池由于使用铝塑膜进行包装,外壳几乎没有重量,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并且具有模组设计的灵活性,获得了广大动力电池厂家的青睐。软包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先将单体电芯进行并联或者串联或者串并联做成模组,然后再组合成为电池PACK。由于软包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膨胀,而且软包动力电池的正负极耳是金属薄片,有可能造成折断,因此在电池模组的设计中,对于软包动力电池的连接与固定需要有刚性的支架,并且相邻两个单体电芯之间要留有膨胀的缝隙或者弹性的隔板。
现有软包动力电池的隔板是一张平板,尺寸不超出电芯主体。但是,如图1 和图2所示,现有软包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包括由极片构成的电芯主体和露在电芯主体外的极耳,电芯主体与隔板交替排列,单体电芯的极耳焊接在汇流排上,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形成有空隙,作为极耳封装的封口区,在平行于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极耳会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目的是避免软包动力电池的极耳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隔板,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和与隔板本体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
所述填充部将所述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完全填满。
所述隔板本体和所述填充部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
所述隔板本体为矩形平板。
所述填充部设置一个,填充部与所述隔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填充部朝向隔板本体的两侧伸出。
所述填充部设置两个,两个填充部分别与所述隔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填充部朝向隔板本体的两侧伸出。
所述填充部为长条形结构,填充部的长度与所述隔板本体的宽度大小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包括上述隔板。
本发明的隔板,通过设置可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电芯在受到平行于极耳方向的机械作用力时,机械作用力可由隔板承担,从而消除了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坏的隐患,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而且隔板大大增大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电池的热性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单体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的软包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极耳;2、封口区;3、电芯主体;4、汇流排;5、隔板;6、隔板本体; 7、填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板,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6和与隔板本体6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7。通过设置可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7,电芯在受到平行于极耳方向的机械作用力时,机械作用力可由隔板承担,从而消除了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坏的隐患,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而且隔板大大增大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电池的热性能。
具体的说,适于新能源汽车的软包动力电池主要是由多个单体电芯堆叠而成,相邻两个单体电芯设置有隔板。单体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与电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且处于电芯主体外部的极耳,电芯主体是由正极活性层、隔膜和负极活性层依次层叠后形成的结构,正极活性层和负极活性层之间相互绝缘。软包动力电池的所有单体电芯的极耳均焊接在同一汇流排上,汇流排与单体电芯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使得汇流排与相邻的两个电芯主体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隙,作为对极耳进行封装的封口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ID的有机鸡蛋溯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糖果包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