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及相对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7310.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8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虹;赵莲;尤国兴;王瑛;王权;章俊;胡吉林;周榕;张莉;赵敬湘;尹玉静;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体 能力 相对 评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及相对评价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脱氧系统、氧合系统、混合泵和排液系统,用于处理参照品的脱氧系统和用于处理待测品的氧合系统通过混合泵相连,控制器控制混合泵的打开或关闭以连通或断开脱氧系统和氧合系统。本发明方法可用于相对评价待测品的携氧‑释氧能力,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该方法能够获取任何氧载体的相对氧分压差,不受氧载体吸收波长的限制,适用于对不同人工氧载体进行相对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测试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够相对评价各种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装置及相对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携氧-释氧性能是各种氧载体(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天然氧载体和人工氧载体)的最重要的功能指标,而半氧饱和度分压P50是表征这一能力的关键参数。目前国际上认可用于检测P50的仪器只有TSC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HEMOXANALYZER,其通过在可见光下血红蛋白特征光谱的变化,描绘样品的氧离曲线,得到样品的P50值,天然血红蛋白、交联或聚合血红蛋白均能检测,但该仪器涉及氧合和脱氧过程,还需要调节光学部件,最后根据得到的氧离曲线来得到P50值,检测操作繁琐,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需要专用缓冲液;该仪器不适用于评价氟碳化合物,铁卟啉类似物等多种人工氧载体的携氧/释氧功能,此类人工氧载体因无色、或吸收光波长范围不再可见光范围内或因颜色太深不透明而不能检测。此外,临床常用的血气仪也是通过特征光谱来检测血液的携氧-释氧能力,但在检测不同人工氧载体时,由于颜色干扰导致的测量误差,使其也不能很好的评价人工氧载体的携氧-释氧能力这一重要功能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捷、能够相对评价各种氧载体的携氧-释氧能力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包括控制器(100)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脱氧系统、氧合系统、排液系统和混合泵(8),用于处理参照品的脱氧系统和用于处理待测品的氧合系统通过混合泵(8)相连,控制器(100)控制混合泵(8)的打开或关闭以连通或断开脱氧系统和氧合系统;所述控制器(100)包括主控板(101)以及电连接到主控板(101)的接口板(102)和显示屏(103),所述接口板(102)包括用于控制混合泵(8)正反运行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脱氧系统中参照品温度、氧合系统中待测品温度的温度控制电路。
上述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中,所述脱氧系统包括样品流通池一(4-1),样品流通池一(4-1)内置有样品管一(4-10),样品管一(4-10)上端连接装有参照品的样品一容器(1-1),下部连接氮气容器(7-1),样品管一(4-10) 与氮气容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4-16);样品流通池一(4-1)的底部设置有电连接到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的加热底座一(4-18)。
上述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中,所述样品管一(4-10)的下部设置用于检测参照品氧分压值的第一电极(4-13)和用于检测参照品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12)。
上述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中,所述氧合系统包括样品流通池二(4-2),样品流通池二(4-2)内置有样品管二(4-20),样品管二(4-20)上端连接装有待测品的样品二容器(1-2),下部连接空气容器(7-2),样品管二(4-20) 与空气容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26);样品流通池二(4-2)的底部设置有电连接到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的加热底座二(4-28)。
上述氧载体携氧-释氧能力的相对评价装置中,所述样品管二(4-20)的下部设置用于检测待测品氧分压值的第二电极(4-23)和用于检测待测品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7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土壤近地表水流流速测定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