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2151.7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9/70;F21V15/01;F21V13/12;F21V8/00;F21V19/00;F21V29/74;F21V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其对于显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手机类的移动显示产品方面,越来越高的ppi(pixels per inch,像素每英寸,即图像分辨率的单位)势必要求亮度越来越高,而这就导致背光装置或者转换器等装置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疏散会给手机设备的安全以及寿命带来极大的隐患,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手段发散出去。然而,考虑到手机内部空间的有限性,传统的贴付散热材的方式不仅不能很好的把模组内产生的热量散发出,还会增加模组厚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增加背光模组厚度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的背光源、中框、散热片以及导热衔接件;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散热片贴合于所述中框的底板的内表面,所述导热衔接件包括接触所述背光源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所述散热片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上、且与所述散热片相对设置的反射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在靠近所述背光源的端部为厚度大于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组的部分的厚度的枕头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枕头部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导光板上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组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衔接件为导热块,贴合在所述背光源的基板表面以及所述散热片的一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的基板为柔性电路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凸柱。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衔接件包括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底面的若干弹片,所述承载板、所述散热片将压缩后的所述弹片夹设于其中,所述导光板、所述背光源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所述背光源贴合于所述承载板的一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和其中任意一种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中框的开口。
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把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移动终端的中框,进而将热集中散发出去,减少了散热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明显增加模组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的背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设于导光板的入光端的背光源、中框、散热片以及导热衔接件;中框即为移动终端的中框,作为移动终端的主壳体,起到组装框架和保护框架的作用,该中框设于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散热片贴合于中框的底板的内表面,导热衔接件包括接触背光源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散热片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由于导热衔接件的第一部分接触背光源,其第二部分仅接触散热片的部分区域,使得未设置有导热衔接件的其他部位对应的空间可以尽量压缩而做得尽量薄,同时,导热衔接件可以将背光源散发的热量集中后导出到移动终端的中框,提供了优良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固定在中框14的开口,显示面板20的表面还可覆盖有触摸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11、设于导光板11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12、设于导光板11的入光端的背光源13、中框14、散热片15以及导热衔接件16、贴合在导光板11上、且与散热片15相对设置的反射片17;中框14设于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散热片15贴合于中框14的底板的内表面,导热衔接件16包括接触背光源13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散热片15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1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