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培养自体脂肪MSCs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9371.6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钿;苑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再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9 | 分类号: | C12N5/07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脂肪 mscs 来源 神经 体细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3D培养自体脂肪MSCs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是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的前体细胞,目前还没有准确区分二者的方法。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s,NPCs)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成体神经损伤修复困难与NPCs缺乏或沉默有关。既往的研究表明,移植同种异体NPCs能缓解帕金森、多发性硬化、脑胶质瘤等疾病,能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外伤等轴突损伤髓鞘新生和修复,缓解临床症状,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嵌合率低,自体NPCs移植的医疗前景更令人期待。成体NPCs的分离依赖于组织学部位,一般成年人体内很难取材,而流产胎儿脑组织分离NPCs又受到伦理学限制,样本资源成为限制NPCs研究和应用的瓶颈。近些年来,对干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胚胎干细胞和多种成体干细胞有神经前体细胞分化潜能,为神经前体细胞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MSCs是样本资源最丰富的成体干细胞,是基于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脂肪、脐带、骨髓等多种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分化成netstin+神经前体细胞,具有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的分化潜能。骨髓样本采集对供者负担大、顾虑多,但临床抽脂技术非常成熟,相比于脐带等围产期组织和自体骨髓,自体脂肪MSCs衍生NPCs移植治疗神经损伤具有更多的样本来源优势。目前的研究发现,使用EGF、bFGF等细胞因子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但如果要得到均一性高的nestin+NPCs则需要经过神经球培养阶段。神经球培养是将MSCs接种至疏水培养容器中培养,形成多细胞聚集的细胞球,属于半悬浮培养体系,其培养容量小、操作复杂、难于传代扩增,导致细胞收率低,限制了基于NPCs的神经组织修复医学的产业化转化。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3D培养自体脂肪MSCs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方法,能够批量培养高纯度的自体脂肪MSCs来源NPCs。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3D培养自体脂肪MSCs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胶原3D支架;
S2.采集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细胞,以MSCs培养基培养收获P0代MSCs,P0代MSCs以MSCs培养基重悬,培养收获P1代MSCs;
S3.预处理胶原3D支架;
S4.以MSCs培养基重悬P1代MSCs,接种至含胶原3D支架的组织培养皿中,使用NPCs培养基继续培养6天,收获NPCs。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胶原3D支架的方法为:将胶原海绵修剪成片,将若干个胶原海绵片垛叠在一起为一个培养单位,以含重组人层黏连蛋白、重组人玻连蛋白的DMEM/F12浸泡,孵育过夜,以生理盐水浸泡漂洗,淋干后置于无菌密封容器中,于4℃保存不超过30天,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分离脂肪细胞的方法为:剔除小血管和结缔组织,剪碎呈流体状;用生理盐水重悬离心后取脂肪层和沉淀层,以消化液消化,37℃水浴30分钟,每5分钟充分振荡;去悬浮絮状物,筛网过滤,滤液离心弃上清,以PBS重悬,静置,吸弃悬浮物后离心弃上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培养收获P0代MSCs的方法为:以MSCs培养基重悬脂肪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mL,接种至组织培养瓶中,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至70-80%汇合时收获;收获时吸弃培养上清,生理盐水洗涤培养表面,加入胰蛋白酶溶液,室温消化5分钟,加入抑肽酶溶液终止消化;400g离心5min,弃上清,收获沉淀物;生理盐水洗涤后,以细胞筛过滤,滤液400g离心5min,弃上清,收获沉淀细胞,记为P0代MSC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培养收获P1代MSCs的方法为:P0代MSCs以MSCs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6000个/cm2,接种至组织培养瓶,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至70-80%汇合时收获P1代MS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再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再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9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