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治疗心力衰竭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8455.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严士海;方祝元;耿志荣;刘福明;李婕;刘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治疗 心力衰竭 作用 中药 复方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治疗心力衰竭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由炙黄芪10~30份,灵芝10~30份,仙灵脾10~30份,桂枝10~30份,丹参10~30份,黄蜀葵花10~30份,益母草10~30份,茯苓10~30份,陈皮6~18份制成。本发明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理论,根据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进行中药组方筛选,中药复方配比科学合理,用药严谨,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组合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5%,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LVEF以及脑钠肽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组合物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瘀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治疗有:
(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2)改善症状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3g/d)。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院,未经江苏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
- 下一篇:枳术宽中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