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8859.3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熊林敞;余海峰;毕洪运;张伟;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8;C22C38/26;C21D1/26;C21D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4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素体不锈钢 成形性能 起皱 铁素体不锈钢板 退火 再结晶织构 质量百分比 晶粒 冷轧薄板 深冲性能 织构控制 最终退火 冷轧板 热轧板 取向 制造 宏观 | ||
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002%~0.02%,N 0.002%~0.02%,Si 0.05%~0.60%,Mn 0.05%~0.50%,Cr 15.0%~19.0%,Ti 0~0.5%,Nb 0~0.6%,Zr:0~0.05%,Ta 0~0.04%,且满足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铁素体不锈钢板通过成分及宏观织构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适宜的热轧板退火温度900~1050℃,在850~1000℃进行冷轧板最终退火,获得再结晶织构{111}峰值强度f(g)>7,在±20°偏差范围内具有{111}取向的晶粒的含量超过55%,且起皱高度低于25μm。本发明铁素体不锈钢冷轧薄板深冲性能高,平面各向异性低,起皱高度很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素体不锈钢,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由于其表面美观,耐腐蚀性优良被广泛于建筑物,家用电器,厨房用品,汽车排气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高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成形性能够完全适用于以上用途,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如此,由于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高含量的镍,镍的成本已经占到奥氏体不锈钢的60-80%,镍价的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了不锈钢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供给。随着冶金工业的进步和广大冶金工业者多年的实践,已经能够把影响铁素体不锈钢成形性的关键因素:碳氮间隙原子控制到一个较低的水平,铁素体不锈钢亦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超低碳氮铁素体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深冲性能提高,随之带来制耳高度增加,超低碳氮化后抗冲压起皱性能恶化。
针对以上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很多方法来改进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在中国专利CN200580000342.2专利中,提出了降低碳氮间隙原子,并通过控制钢中Nb的析出物在0.05-0.6%含量以下,以及控制再结晶率在10-90%的方法获得超过35%的延伸率。尽管获得了较高的延伸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中,Nb的析出物非常细小,并且常规的电镜设备很难定量分析,给专利的实施带来很大难度。
在中国专利CN03814082.9中,要求C在0.01%以下(质量分数),0.05%<Ti<0.5%且N<0.04%,8<Ti/(C+N)<30,主要通过控制晶粒度在6.0级以上,同时含钛类析出尺寸在0.05μm-1.0μm之间,获得了高的r值和低的屈服强度。此专利主要通过单独添加Ti元素,不含稳定化元素Nb。同上面专利一样,通过析出物尺寸的控制来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同样难以严格控制。
在中国专利CN00800983.x专利中,在不追求超低碳氮原子的情况下,添加了V元素满足:0.06≤(C+N)≤0.12,1≤C/N,进而满足1.5×10-3≤(V×N)≤1.5×10-2。通过成分的控制获得了较低的皱褶高度,良好的深冲性能:r值在1.4-1.7间,延伸率达到35%。
在中国专利CN200910075388.0专利中,其也不追求过低间隙原子,C控制在0.02-0.04%,通过控制热轧退火温度在800-880℃,保温10-13小时,并且控制冷轧板在860℃±20℃,其成品r值超过1.2,Δr值小于0.4,优于普通方法的深冲性能。
在中国专利CN98801478.5中,降低间隙原子,并通过复合添加Nb、Ti和V,满足Nb+V=0.05-0.1%并且V/Nb:2-5。限定了板坯的加热温度在1170℃以下,粗轧结束温度在950℃以上,由此获得了高的平均r值和较低的Δr值。尽管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性能,但是添加了合金元素V,并且其Nb的添加量也不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8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栓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含钒塑料模具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