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及有该结构的轨道交通接轨车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8534.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熊朝辉;徐瑰麟;罗聪;赵强;刘志涛;臧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线 支线 布置 结构 轨道交通 接轨 车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交通接轨车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为解决交通问题,我国多个城市正处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之中。在轨道交通线路中,部分线路存在支线,对于这样的线路,主线与支线相接的型式是其重难点。主线与支线一般于车站接轨,且应设置平行进路,需保证主线与支线的列车不产生冲突。
一般情况下,车站处设置主线及支线共计4条线路,在过站台之后再设置接轨点,将支线接入主线。采用上述主线与支线相接的布置方法,车站宽度较宽,规模较大,且换乘较不便捷。并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如周边建筑较为密集、道路宽度较窄、换乘客流较大等,遇到此类情况,若采用一般的主支线相接的布置方法,则会面临周边交通组织疏解困难,拆迁量较大,施工难度增加及施工风险过大等问题,且其通过站厅换乘,不能实现同站台换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交通接轨车站,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减小车站规模的同时,尽可能增加换乘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岛式站台、第二岛式站台、第一主线、第二主线、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一道岔及第二道岔;
其中,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相互平行地布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主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岛式站台的一侧,所述第二主线布置于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之间;
所述第一主线和第一支线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之前通过所述第一道岔实现接轨;所述第二主线与第二支线在所述第二岛式站台之后通过第二道岔接轨;
所述第一主线和第二主线共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所述第二主线和第二支线共用所述第二岛式站台,从而形成包括两个岛式站台和三条线路的布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线上的列车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与第二岛式站台之间停靠,所述第二主线上的列车双向设有开门,以便于乘客选择所述第一岛式站台或第二岛式站台下车;
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下车前往所述第一支线方向的乘客,可实现同站台换乘,增加了换乘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线上的列车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停靠,经过所述第一道岔开往所述第一主线或第一支线,实现主、支路线的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线上的列车在所述第二岛式站台停靠,经过所述第二道岔开往所述第二主线,实现支、主线路的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岔和第二道岔均为单开道岔接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线与第一主线和第二主线形成2次立交关系,分别形成第一立交点和第二立交点。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所述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的轨道交通接轨车站。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第一主线和第一支线在第一岛式站台之前通过第一道岔实现接轨,第二主线与第二支线在第二岛式站台之后通过第二道岔接轨,第一主线和第二主线共用第一岛式站台,第二主线和第二支线共用第二岛式站台,从而形成包括两个岛式站台和三条线路的布置结构,车站宽度减小约四分之一,车站规模减小,节省工程投资。
(2)本发明的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第二主线上的列车在第一岛式站台与第二岛式站台之间停靠,列车双向设有开门,以便于乘客选择第一岛式站台或第二岛式站台下车;在第一岛式站台下车前往第一支线方向的乘客,可实现同站台换乘,大大增加了换乘的便捷性。
(3)本发明的轨道交通接轨车站,包括两个岛式站台和三条线路,使得整个车站宽度较少了约四分之一,整个车站的规模较小,尤其适用于工程条件较为困难的建筑密集、道路宽度较窄、换乘客流较大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主线与支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其中:1-第一岛式站台、2-第二岛式站台、3-第一主线、4-第二主线、5-第一支线、6-第二支线、7-第一道岔、8-第二道岔、9-第一立交点、10-第二立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8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