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8121.7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7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漆小龙;张新权;温文彦;布施健明;郭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9/02 | 分类号: | C08F299/02;C08G64/42;C08K7/06;C08L53/00;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强度 塑性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在于:由聚碳酸酯与丙烯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化合物,经自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构成,为具有形变温度高、良好的纤维浸润性、高韧性和高强度特性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分子量控制范围在8,000‑200,000,优选分子量控制范围在20,000‑150,000;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中含有羟基,以具备对纤维良好的浸润特性。本发明利用低分子量的聚碳酸酯与丙烯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形变温度高、纤维浸润性良好、韧性高和强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医疗、建筑、家具、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备良好的纤维浸润性。属于化工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高透明性、良好的绝缘性、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广告灯箱、标牌、灯具、仪表、家具、建筑、交通、光学等领域。但由于现有技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强度低、室温蠕变性、质脆易开裂等问题,因此限制了其在其他领域中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备热形变温度高、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聚合物,以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强度低、室温蠕变性、质脆易开裂等问题,提供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具有形变温度高、纤维浸润性良好、韧性高和强度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提供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为了提供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其特征在于:由聚碳酸酯与丙烯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化合物,经自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构成,为具有形变温度高、良好的纤维浸润性、高韧性和高强度特性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分子量控制范围在8,000-200,000,优选分子量控制范围在20,000-150,000;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中含有羟基,以具备对纤维良好的浸润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用以下通式(I)表示,R代表是聚碳酸酯:
通式I
进一步地,所述的丙烯酸类化合物,可由通式(II)表示,该通式中R1是氢或甲基,R2是氢、甲基、乙基或芳香基;通式II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类化合物可以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辛酯和丙烯酸苯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是指含有羟基的芳香族/脂环族聚碳酸酯类化合物,包括双酚A型聚碳酸酯、四溴双酚A型聚碳酸酯、四氯双酚A型聚碳酸酯、有机硅改性聚碳酸酯、环己烷双酚A型聚碳酸酯、含醚键双酚型聚碳酸酯、含硫双酚型聚碳酸酯、含氮双酚型聚碳酸酯和含磷双酚型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优选分子量为500-5,000,进一步优选分子量为800-3,500。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热塑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制备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8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