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承文化的紫砂壶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87639.0 申请日: 2017-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708909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5
发明(设计)人: 叶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 叶宝林
主分类号: B44C5/00 分类号: B44C5/00
代理公司: 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7 代理人: 吕学文,朱红涛
地址: 100000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传承 文化 紫砂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砂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承文化的紫砂壶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 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相传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 明朝的供春。紫砂壶完美结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弥足珍贵,令人回味 无穷,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 俗的雅韵。

公开号为CN10643118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紫砂壶真空烧 制工艺及利用其制作的紫砂壶。本发明所述紫砂壶真空烧制工艺包括以 下步骤:(1)利用泥料制作紫砂壶;(2)真空烘烤:将制好的紫砂壶置于真 空下于50℃~800℃内烘烤3h~72h;(3)真空烧制:将真空烘烤后的紫砂壶 置于真空下于900℃~1300℃内烧制1h~10h。本发明可以通过不添加任何 化学元素的基础上,精准控制炉中的温度、气氛和压力,改变Fe等元素 的存在方式,从而达到烧制不同颜色紫砂壶的效果,可做到表面或者内 部都为黑色,表面绿色的效果,成品率为100%,可实现重复烧制;并且 该专利使用真空炉烧制的紫砂壶比传统工艺烧制的紫砂壶气孔率更高, 敲击声音更加清脆。

公开号为CN10331559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紫砂茶 具及制作方法,该专利用一侧开孔的内盖对肩颈结合部开孔实现封闭或 开启,轻易旋转内盖,用通常的沏茶方式,就能倒出不同品种(如红茶、 绿茶、红绿混合茶)或不同品质(如浓、淡)的茶水,可同时满足客人和主 人的愿望,有效地减轻了主人招待时的忙碌和难为,同时和谐了招待时 的气氛,增加了大家的饮茶情趣。

现有紫砂壶一般着重于实用性的改进,而很少提高紫砂壶的文化韵 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承文化的紫砂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 的制备方法能够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高一种传承文化的紫砂壶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

制备紫砂壶本体;

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或在紫砂壶本体的制备过程中进行刻字和/或刻 诗和/或刻画。

可选的,所述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或在紫砂壶本体的制备过程中进 行刻字和/或刻诗和/或刻画的步骤至少包括: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刻统一 编号。

可选的,采用手工或激光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或在紫砂壶本体的制 备过程中进行刻字和/或刻诗和/或刻画。

可选的,所述制备紫砂壶本体的步骤包括:

a、预备泥料;

b、制备泥壶;

c、烧制泥壶;

d、烧制后泥壶的后处理。

可选的,所述预备泥料的步骤包括:

开采紫泥;

粉碎所开采的紫泥。

可选的,所述制备泥壶的步骤包括:

拍打泥片;

采用所述泥片进行制作壶身、壶嘴、壶把和壶盖;

进行所述刻字和/或刻诗和/或刻画。

可选的,所述烧制泥壶的步骤包括:

阴干泥壶;

将阴干后的泥壶进窑烧制。

可选的,所述烧制后泥壶的后处理包括上蜡、抛光和金银镶嵌中的 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紫砂壶替换为茶杯、茶罐和茶筒中的至少一种。即本 发明虽然公开的为紫砂壶的制备方法,但是不限于紫砂壶,例如瓷壶等。

可选的,所述刻字和/或刻诗的字数不作限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方法用于制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诗壶,在把玩和收藏中 让自己的得意作品流传千古。诗词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本发明采用紫砂 诗壶这一专有的物化形式进行传承,一首作品,一把诗壶,一个专有编 号,一个产品证书,一个荣誉证书,可谓“五个一”产品,诗壶带有刊 标和二维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紫砂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意图(正面)。

图2是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紫砂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意图(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承文化的紫砂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 紫砂壶本体;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或在紫砂壶本体的制备过程中进行刻 字和/或刻诗和/或刻画。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在紫砂壶上进行刻字 和/或刻诗和/或刻画,例如采用手工或激光在紫砂壶本体的表面或在紫砂 壶本体的制备过程中进行刻字和/或刻诗和/或刻画,从而传承古典诗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宝林,未经叶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