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观测器的纯电动智能汽车纵向车速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83937.2 申请日: 2017-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7168104B 公开(公告)日: 2020-06-16
发明(设计)人: 胡云峰;韩振宇;朱大吉;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G05B17/02 分类号: G05B17/02
代理公司: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白冬冬
地址: 130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观测器 电动 智能 汽车 纵向 车速 控制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观测器的纯电动智能汽车纵向车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Matlab/Simulink和AMESim的联合仿真,

①必须设置PC电脑的环境变量,让两者相互关联;

②在AMESim界面中添加与simulink通信的接口模块,将Matlab/Simulink和AMESim间需要通信的变量连接到这个模块;

③经过系统编译之后,AMESim中的模型信息以S-function的形式保留在Simulink中,从而实现两者的联合仿真与通信;

详细过程如下:

一、集中式电动汽车仿真模型搭建:

电动汽车仿真模型包括电驱动模块、传动模块、轮胎模块以及车辆纵向动力学,整车模型参数如表一

表一电动汽车参数表

参数数值
整车质量、1500kg
空气阻力系数0.36
迎风面积2]]>
粘滞摩擦系数3]]>
车轮半径0.301m
轮胎转动惯量、2]]>
最大制动力矩1000N
路面摩擦系数0.01064
电机电枢电阻0.0001Ω
电机电感0.02H
电机永磁磁通0.9Wb
重力加速度2]]>
主减速比2.2786
档位减速比3.9431

二、基于观测器的滚动时域优化控制器:

2.1面向控制器设计模型搭建

2.1.1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在不考虑横向力的情况下,车辆坡路上行驶纵向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其中:m为行车质量,Fw为驱动力、Fres为行驶阻力;Fres包括空气阻力Fa、路面摩擦阻力Ff、坡度阻力Fcl及机械制动力;

车重mv与行车质量m关系用式下式表示:

其中Jw为一个车轮的惯量,r为车轮半径;

在坡路上行驶的汽车受到坡度阻力Fcl为:

Fcl=mv·g·sinθ (3)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Fa为:

Fa=0.5·ρair·Cx·S·(v+vwind)2 (4)

其中ρair为空气黏性密度,Cx为风阻系数,S为车辆的迎风面积,vwind为风速,v为车速;忽略汽车风速影响,故空气阻力表示为:

Fa=0.5·ρair·Cx·S·v2 (5)

摩擦阻力Ff是道路与轮胎间的摩擦力,通过下式:

Ff=mv·g·(f+fk·v) (6)

其中f为路面摩擦系数,fk为粘滞摩擦系数;

机械制动力Fk=Tk/r,Tk为制动力矩;

得到车辆受到的行驶阻力为:

Fres=Fcl+Fa+Ff+Fk

=mv·g·sinθ+0.5·ρair·Cx·S·v2+mv·g·(f+fk·v)+Tk/r (7);

2.1.2传动系统建模

2.1.2.1离合器

由刚性假设,其传递的转矩为:

Tc=Te,ωe=ωc (8)

其中Te为电机输出转矩,Tc为离合器输出转矩,ωe为电机输出转速,ωc为离合器输出转速;

2.1.2.2变速器

变速器输出转矩Tp建模如下式:

Tp=Tci0-dtωt (9)

其中dt为扭转阻尼系数,ωt为输出转速,i0=αi·αm为传动比,αi为档位传动比,αm为主减速比;

2.1.2.3驱动轴

Tw=Tp,ω=ωt (10)

其中Tw为驱动轴输出,ω为驱动轴输出转速;

将式8和式9代入式10整理得:

Tw=Tei0-dtω (11)

用Fw驱动力,用r表示车轮半径,则由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Fw=Tx·r,同时车速v=ω·r,故结合式11得:

Fw=Tei0/r-dtv/r2 (12)

其中车轮半径r由下式求得,式中rm为轮毂半径,h为轮胎扁平比,l为轮胎宽度;

r=0.5·rm+0.01·h·l (13);

2.2联合观测器:

2.2.1递归最小二乘法质量辨识

结合式1和式7,得到如下等式:

同时结合式(2)、(3)、(4)、(5)、(6)整理成最小二乘格式,驱动轴力矩估计值转化为驱动力得

其中表示车辆纵向加速度,σ等效旋转质量,其值其中Jw为一个车轮的惯量,r为车轮半径;表示包含驱动轴估计量系统输出量,Be表示可获取的数据向量,mv为待辨识量,α为系统的过程白噪声;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分别定义K-1、K时刻系统辨识得到的整车质量为则得到质量辨识模型:

R(k)=P(k-1)Be(k)[Be(k)P(k-1)Be(k)+μ(k)]-1

P(k)=μ(k)-1[I-R(k)Be(k)]P(k-1) (16)

式中,u(k)为第K时刻的遗忘因子;

遗忘因子μ(t)规律为:

μ(t)=1-0.05·0.98t (17);

2.2.2驱动轴力矩观测器

设驱动轴两端转速可测,则搭建驱动轴力矩生成模型:

Ttw0=ks∫(ωtω)dt+bstω) (18)

其中Ttw0为开环计算驱动轴力矩,ωt、ωω为驱动轴两端转速,ωt为变速箱输出转速,ωω为车轮转速,ks为驱动轴等效刚度系数,bs为驱动轴等效阻尼系数;

得到等效的车轮动力学模型:

其中为车轮转速估计值,Ttw为驱动力矩,Tres为阻力矩,Jtw为驱动半轴末端的转动惯量,

驱动力矩通过阻力Fres数学模型求得,即Tres=Fres·r,结合式7得

Tres=Tcl+Ta+Tf+Tk

=Tload+Tk

={mv·g·sin[arctan(0.01·i)]+0.5·ρair·Cx·S·v2+mv·g·(f+fk·v)}·r+Tk (21)

其中Tcl表示坡度阻力矩,Ta表示空气阻力矩,Tf表示摩擦阻力矩,Tk为机械制动力矩,Tload表示行车阻力矩;驱动轴力矩估计器时用代替Tload

定义偏差即车轮转速估计值减去实际值,对偏差e求导,同时结合式19和式21得:

取控制输入u为如下形式:

其中,v为虚拟控制输入,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式22线性化形式

将虚拟控制输入设计成PI形式,即:

v=-kpe-kiθe (25)

其中kp>0为比例系数,ki>0为积分系数;

联合式23和25,得到控制器:

定义Lyapunov函数如式(27):

对两侧求导得:

将式(25)带入上式并整理得:

因此有t→∞时,故而t→∞;

因此驱动轴力矩为:

基于观测器的纵向车速控制器:

电机力矩和机械制动力矩之间在数值上通过传动比进行转化,即:

Tk=Te·i0 (31)

即制动力矩和驱动力矩统一表示为Tdr

通过式(1)、(7)和(12)整理得到如下关系式:

其中选取纵向车速为状态量,即x=[v],选取驾驶需求为控制变量,即u=[Tdr],同样选取纵向车速作为输出量,即y=[v];通过欧拉方法对状态空间方程进行离散化,用Δt表示采样步长,则在k时刻,离散化得到系统离散模型如下:

x(k+1)=f(x(k),u(k))·Δt+x(k)

y(k+1)=Cv·x(k),k≥0. (33)

Cy为输出系数矩阵,定义系统的预测时域为Np,控制时域为Nu,需要满足1≤Nu≤Np,那么在k时刻的预测输出序列表示为:

同时,k时刻的优化控制输入序列U(k)表示为:

在采样时刻k,状态量的值为x(k|k),推导出状态量和输出量的预测过程如公式(19)和(20)所示:

同时,参考输入为期望的车速故得到参考输入序列:

在控制器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下约束:

0≤v(k)≤35m/s

-1000/i0≤Tdr(k)≤TMmax, (39)

同时为了保障纵向车速的跟踪,同时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因此控制器选取性能指标目标为:

其中ΔU(k)=U(k+1)-U(k);

进而描述为(41)式的优化问题,即使目标函数J(y(k),U(k),Nu,Np)值最小:

minU(k)J(yc(k),U(k),Nu,Np) (41)

式(41)中,反映了实际输出车速与期望车速的偏差,J2=||ΓuΔU(k)||2反映了驾驶需求的强弱,Γy和Γu分别为输出信号序列和控制信号序列的权重因子;使用NAG求解41式的优化问题,优化出系统的控制输入序列,然后将序列中第一个元素u(k)作用于系统;下一时刻,重复上述的优化求解过程,即对自主驾驶纵向车速的闭环优化控制,

u(k)=[1 0…0]U(k) (42);

需要对优化出的力矩进行力矩分配将驾驶员力矩需求中大于0的部分化为驱动力矩,小于等于0的部分化为制动力矩,即

其中Tdr(k)为优化的驾驶力矩需求,Te(k)为电机期望力矩,Tk(k)为制动力矩,将制动力矩通过下式转化为机械制动信号sigbr

sigbr=Tk(k)/1000 (4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9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