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2488.5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5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李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佳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28 | 分类号: | B66F7/28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举升机 车辆 自动 限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举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举升机是汽车升降的设备。汽车举升机在维修保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他。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小客车将逐步进入中国的家庭市场。鉴于中国市场的广阔性,及其中国基础设施的滞后性,给小客车的维修带来了不便,特别是轿车底部的维修,给维修师傅带来很多不便。
汽车举升机作为使用方便、可靠、经济的汽车升移设备,在汽车维修、保养和存放等行业被广泛高效的使用。随之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汽车的维修、保养和存放依赖于汽车举升机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在举升机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台上需要安装限位机构,使汽车车轮不会前后移动,因此,设计一种自动限位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举升机的安全性能,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通过设计翘杆结构,实现举升机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对汽车车轮限位,防止车辆前后移动,解决了现有的举升机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避免车辆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工作台、第一翘杆和第二翘杆,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是三个板槽,所述工作台上的板槽内依次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压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翘杆和第二翘杆分别通过销轴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翘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翘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所述第一顶杆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二顶杆滑动连接在压板上,所述第三顶杆滑动连接在压板上,所述第四顶杆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同向垂直于第一翘杆,所述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同向垂直于第二翘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应的板槽上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压板对应的板槽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的杆径。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靠近板槽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一对面开设有滑轨,所述第二顶杆的端侧通过滚轴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二顶杆通孔滚轴和滑轨安装配合的方式与压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一限位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二顶杆和压板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三顶杆和压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二顶杆和压板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四顶杆和第二限位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二顶杆和压板的连接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板槽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缓冲圈,所述压板对应的板槽上固定有弹簧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弹簧的两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杆、第一翘杆和第二顶杆的力偶矩的代数和为零,所述第三顶杆、第二翘杆和第四顶杆的力偶矩的代数和为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第一翘杆和第二翘杆协调工作,使举升机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对车辆的自动限位,不需要人工控制,防止车辆前后移动,提高了举升机的安全性能,降低了事故率。
2、本发明在板槽的周侧设置有缓冲圈,防止车辆在移动过程中压板下降导致震动,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使运动更急平稳。
3、本发明在压板对应的板槽内设置有弹簧、支撑块,保障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压板处于被顶杆顶起的状态,当压板被车轮压下时,支撑块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保障压板在钢性不足的情况下不被损坏,长期使用不会变形内凹。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举升机用车辆自动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M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翘杆的受力分析图;
图6为第二翘杆的受力分析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佳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佳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2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整体检测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便携转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