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扶手的检查系统以及扶手的检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7616.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松崎和喜;神鸟明彦;马场理香;大西友治;小平法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
主分类号: | G01N27/85 | 分类号: | G01N27/85;B66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范胜杰;曹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手 检查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的检查系统以及扶手的检查方法,对由劣化引起的信号和由既定构造引起的信号进行区别,在劣化的初始阶段以高精度来检测由劣化引起的信号,并且可以简单地确定扶手中的劣化的位置。该扶手的检查系统具备磁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装置,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标记物识别部、既定构造识别部、根据标记物的信号的位置和既定构造的信号的位置将信号数据划分为多个范围的信号位置划分部、判定扶手的劣化的信号判定部以及显示该判定的结果的显示部,上述信号判定部根据对每一个划分出的上述范围所决定的判定基准来进行扶手的劣化的判定处理,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信号数据、上述判定的结果以及划分出的上述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输送机(自动扶梯以及自动人行道等)的扶手的检查系统以及扶手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乘客输送机中,乘客搭乘的梯级被环状(圆环状)连结而被旋转驱动。为了防止乘客跌倒,还设置有用于乘客手扶的扶手,并与梯级连动地旋转驱动。该扶手由多个部件构成。具体而言,扶手表面由树脂材料(聚氨酯、橡胶等)所形成的保护层(保护橡胶)构成,在保护层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维持扶手的强度的称为抗拉体的部件。另外,在它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保护层的固定部以及在扶手的旋转驱动时在安装了扶手的边框的表面进行滑动的滑动部,其使用帆布等。
作为抗拉体,一般并排多条钢帘线而构成。如果该钢帘线劣化(断裂以及扭曲等),则扶手的强度降低,因此需要检查钢帘线是否是正常的状态(钢帘线的劣化的有无以及程度)。
在扶手内的钢帘线的老化的过程中,在初始阶段钢帘线在保护橡胶的内部发生扭曲或变形。如果该钢帘线的劣化进一步发展,则钢帘线会发生断裂。这些钢帘线的从扭曲、变形直到断裂的过程,大多根据外观等无法掌握其事实。断裂的钢帘线有时从保护橡胶冒出,成为事故、故障的原因。
因此,作为可以检测根据外观无法检测的扶手内的钢帘线的劣化的非破坏性分析手段,有X射线透射检查。通过X射线透射检查,可以直接调查劣化的部位以及程度。然而,环状连结的扶手又长又大,为了对扶手整体进行X射线透射检查,必须准备巨大的拍摄装置或进行很多次的拍摄,出于检查效率的观点是困难的。
因此,以往,为了不损伤扶手地更加简单地检测扶手内部的钢帘线的劣化,提出了对钢帘线进行励磁并检测从被磁化的钢帘线泄漏的漏磁通来检查钢帘线的劣化的基于磁性的扶手的检查装置以及检查方法。然而,如上所述,扶手被环状连接,因此钢帘线的接口无法从外部进行目视确认,在检查扶手时,无法正确地掌握开始以及结束的适当位置。用于确认这些诊断的开始、结束位置或劣化位置的检查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针对像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如下特征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损伤位置检测方法:在运行乘客输送机,使环绕其栏杆的周围的移动扶手与台阶同步进行环绕移动,通过靠近上述移动扶手配置的损伤检测装置测定从上述移动扶手的内部的钢制帘线泄漏出的漏磁通来检测上述钢制帘线的损伤位置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损伤位置检测方法中,在上述移动扶手的外表面的任意位置安装磁体,通过上述损伤检测装置也检测来自该磁体的磁通,并将由此获得的检测信号作为用于识别上述移动扶手的基准位置的基准信号。根据专利文献1,可以准确地检测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钢制帘线的损伤位置,而且当漏磁通微弱时,也可以确认损伤检测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然而,在现有的使用了磁传感器的扶手的检查中,在高精度地检测钢帘线的劣化的方面存在以下(1)~(3)的课题。
(1)噪音的影响
作为妨碍可靠地检测由钢帘线的劣化部分所引起的信号的主要原因,有测量信号中存在的噪音。对于测量信号中包含的噪音,针对信号强度弱的噪音,噪音除去处理有效,但是噪音是依赖于测量装置的噪音,噪音除去处理并不一定有效。
(2)既定构造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7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