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4783.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军;罗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罗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91/06;C08L23/30;C08K5/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润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润滑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塑料的润滑剂需要润滑剂具备很好的针入度和极性,以提高塑料制品塑化扭矩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防止塑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变色现象,润滑剂最好同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能;以及为了保持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最好要求润滑剂具备较好的分散性和低粘度等特点;而现有的润滑剂均不具备以上特点,因此影响了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和塑料制品的品质,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种性能、保证塑料制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一种复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硬脂酸5-15,费托蜡 10-30,氧化聚乙烯蜡5-15,聚乙烯蜡60-70。
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硬脂酸5-10,费托蜡 20-30,氧化聚乙烯蜡10-15,聚乙烯蜡60-70。
一种复合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种组分按分量比投入反应釜,反应温度150-200度,时间1-2小时,经钢带造粒成型。
本发明进一步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硬脂酸、氧化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蜡混合作为反应物A,将费托蜡作为反应物B,将A和B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具体的说先打入反应物B,再打入反应物A,如此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将硬脂酸内润滑和聚乙烯蜡外润滑的很好的结合,加入费托蜡和氧化聚乙烯蜡提高了滑剂的针入度和极性,使塑料制品的塑化时间和塑化扭矩稳定,一体的润滑体系又简便了客户的使用。生产设备简单,经济收益好。
2)本发明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采用交替式的方式打入反应釜内,使得反应物A和反应物B混合更为均匀,利用费托蜡粘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两者混合均匀能保证产品粘度的一致性、均匀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避免粘度不一造成的生产速度的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设备运行的不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硬脂酸6,费托蜡22,氧化聚乙烯蜡12,聚乙烯蜡60。
一种复合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种组分按分量比投入反应釜,反应温度185度,时间1.8小时,经钢带造粒成型。
本发明进一步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硬脂酸、氧化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蜡混合作为反应物A,将费托蜡作为反应物B,将A和B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具体的说先打入反应物B,再打入反应物A,如此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实施例二:
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硬脂酸12,费托蜡 12,氧化聚乙烯蜡8,聚乙烯蜡68。
一种复合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种组分按分量比投入反应釜,反应温度160度,时间2小时,经钢带造粒成型。
本发明进一步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硬脂酸、氧化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蜡混合作为反应物A,将费托蜡作为反应物B,将A和B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具体的说先打入反应物B,再打入反应物A,如此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实施例三:
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硬脂酸12,费托蜡20,氧化聚乙烯蜡5,聚乙烯蜡63。
一种复合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种组分按分量比投入反应釜,反应温度200度,时间1小时,经钢带造粒成型。
本发明进一步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硬脂酸、氧化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蜡混合作为反应物A,将费托蜡作为反应物B,将A和B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具体的说先打入反应物B,再打入反应物A,如此交替打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反应。
下面对本发明各组分的作用机理做详细的说明:硬脂酸广泛应用于PVC塑料管材、板材、型材、薄膜的制造。是PVC热稳定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和较好的光、热稳定作用。在塑料PVC管中,硬脂酸有助于防止加工过程中的"焦化",在PVC薄膜加工中添加是一种有效的热稳定剂,同时可以防御暴置于硫化物中所引起的成品薄膜变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罗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罗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4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