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掌静脉识别匹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6620.3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软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54;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识别 匹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识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掌静脉识别匹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与生俱来,具有稳定性、唯一性和方便性等特点,由此以生物识别技术作为手段来进行身份验证逐渐取代诸如钥匙、密码等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的一些生物特征,例如人脸、虹膜、指纹、掌静脉、手形等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其主要包括:采集图像,从采集的图像中提取生物特征信息,随后将所提取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或部分预先注册的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来对该被验证者进行身份验证。
掌静脉识别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静脉血管纹路是无法复制的,相较于目前的指纹解锁安全性更高。掌静脉识别也是一种非侵犯性的识别方法,用户比较容易接受,对采集设备要求不高。但现在的掌静脉识别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采集的图像信息不够清晰准确、提取的图像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信息等,这些问题干扰了手掌静脉特征的匹配情况,影响了手掌静脉特征的识别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掌静脉识别匹配方法及装置,能够清晰、准确地采集掌静脉图像信息,剔除冗余信息,减少对掌静脉特征匹配的干扰及对掌静脉特征识别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掌静脉识别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掌静脉图像;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
基于所述感兴趣区域提取掌静脉特征;
将提取的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时,执行预设的操作。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二值化图像;
对所述二值化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手掌在所述掌静脉图像中的轮廓;
基于所述轮廓得到指根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指根点的位置得到所述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指根点的位置得到所述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轮廓中获取两个指根点;
以所述两个指根点的连线,及所述连线的中垂线建立坐标系;
沿所述中垂线向手掌方向获取一预设尺寸区域作为所述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尺寸区域为一矩形区域,所述矩形区域的中心在所述中垂线上。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感兴趣区域提取掌静脉特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感兴趣区域划分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子区域;
将每个所述子区域的灰度值用灰度值均值表示,以得到所述感兴趣区域对应的掌静脉图像矩阵;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矩阵进行NBP编码运算,得到掌静脉特征。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将提取的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时,执行预设的操作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的汉明距离;
当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的汉明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匹配。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一种掌静脉识别匹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掌静脉图像;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
提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感兴趣区域提取掌静脉特征;
匹配模块,用于将提取的所述掌静脉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掌静脉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时,执行预设的操作。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模块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的方式包括: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二值化图像;
对所述二值化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手掌在所述掌静脉图像中的轮廓;
基于所述轮廓得到指根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指根点的位置得到所述待识别的感兴趣区域;
对所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软科技股份公司,未经成都芯软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