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BD设备及其电源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4201.6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笛;雷凯;岳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高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3 | 分类号: | 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bd 设备 及其 电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BD设备及其电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行业中,都从降低功耗的目的来设计产品。所以每一部汽车如果装上了OBD设备,其设备就处于能量损耗过程中,这样就会导致汽车在不发动情况下,电瓶电量被耗尽,导致我们在下次发动的时候因电瓶没电而无法发动。现市场上一个普通的OBD设备,在汽车不发动的情况下大概能停放10多天左右,即使功耗低一点的设备一般也不会超过20天;如果说我们每次停车都要拔掉OBD的电源或者说汽车停车不能超过20天,这是很不人性化的一种设计。
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OBD设备,其电源的做法是直接连到汽车电瓶上;虽然说OBD设备功耗较小,在休眠状态下也有10MA-30MA左右的待机电流。那就意味着在汽车不发动的情况下,其设备是一直处于耗电的情况下。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损失,另一方面汽车的电瓶被耗光以后,汽车在下次发动就会因为没电而不能发动。我们都知道,一般家用汽车电池容量为54-60Ah之间;汽车电池容量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等)电瓶放出的电量。一般汽车电瓶的容量单位为Ah,例如容量为60Ah的电瓶如果连续放电电流为1A,那么它可连续放电60小时。由此可知,一个OBD设备十来天在电瓶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就会把电瓶的电量给耗尽;从而导致汽车因电瓶缺电而无法正常启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OBD设备及其电源控制系统,在电源电量低时能自动断电,节省电能,防止汽车因电源缺电而无法正常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包括:
电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的电压高于电压阈值时,将电源与OBD设备的供电端之间的电路导通;在所述电源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将电源与OBD设备的供电端之间的电路断开。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输出端,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电源管理模块连接OBD设备的供电端。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为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为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源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电源的输出端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OBD设备的供电端。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
其中,Vcut为电压阈值,Vz为第一二极管的稳压电压,Veb为第一晶体管第一极与控制极之间的导通电压,Izt为第一二极管的最小导通电流。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其中,Veb为第一晶体管第一极与控制极之间的导通电压,Izt为第一二极管的最小导通电流。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三极管,晶体管的第一极为发射极,第二极为集电极,控制极为基极。
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压阈值为9V。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OBD设备,包括导航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如上所述的OBD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高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瑞高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