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菌种配合作用下的普洱茶发酵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3969.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菌种 配合 作用 普洱茶 发酵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菌种配合作用下的普洱茶发酵制作方法,其中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酵母载体为粉碎后的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所述的普洱茶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普洱茶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94%。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菌种组合,本发明所述的菌种组合为根霉菌、酵母菌、黑曲霉菌三种菌种中任意两种组合搭配使用。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菌种组合的使用方法,即步骤一:使用根霉菌、酵母菌组合;步骤二:使用酵母菌、黑曲霉菌组合;步骤三:使用根霉菌、黑曲霉菌组合。本发明所述的普洱茶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12%,普洱茶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88%~94%,使得口感有一种既新鲜又老熟的叠加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普洱茶发酵、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属于一种经粉碎后的普洱茶在多种发酵菌种配合作用下,发酵完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总所周知,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普洱茶生茶即是未经发酵直接制作而成的,但熟茶是经渥堆发酵而成的。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就有微生物的作用,这些微生物就会改变其茶叶中的成分,导致生茶熟茶之间的差别,而普洱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赖于这些微生物。现有的普洱茶发酵,一般都是采用一种微生物(酵母菌)对普洱茶进行作用,而对其加工的方法进行调整,以致产生出一套新的技术手段。但这种只采用一种微生物发酵的手段制作而来的普洱茶产品品尝起来,没有新鲜感,味道层次没有叠加,口感单一。因此,如何使得发酵菌种的多样化,或者采用一些发酵菌种先后排列组合的方式,使其有一个先后顺序去作用普洱茶,最终产生出一系列复杂的化学成分,使得人们在品尝新的普洱茶制品时,有一种独特的口感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种菌种配合作用下的普洱茶发酵制作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普洱茶产品具有口感丰富、味道叠加、后味无穷的有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酵母载体,该酵母载体为粉碎后的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所述的普洱茶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12%,普洱茶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88%~94%。
作为最佳配比,本发明所述的普洱茶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0%,普洱茶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90%。
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菌种组合,本发明所述的菌种组合为根霉菌、酵母菌、黑曲霉菌三种菌种中任意两种组合搭配使用。
一种普洱茶发酵用的菌种组合的使用方法,即步骤一:使用根霉菌、酵母菌组合;步骤二:使用酵母菌、黑曲霉菌组合;步骤三:使用根霉菌、黑曲霉菌组合。
一种普洱茶制作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普洱茶生茶的处理:选取普洱茶生茶,加入普洱茶生茶2~3倍质量的温水进行浸泡,温水水温35℃~40℃,浸泡时间3小时~4小时,浸泡完成后,过滤掉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轻微烘干处理,烘干至普洱茶生茶表面干燥即可;
2)取普洱茶熟茶,混合步骤一处理后的生茶,按照普洱茶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12%,普洱茶熟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88%~94%的质量充分混匀,然后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至普洱茶粉;
3)三步发酵法:a)步骤一,取上述粉碎至普洱茶粉,按照质量比为500:1的比例加入根霉菌、酵母菌组合,发酵时间为先采用27℃~28℃,2小时,后采用36℃~38℃,3小时;b)步骤二,按照步骤一发酵产物质量比为500:1的比例加入酵母菌、黑曲霉菌组合,发酵时间为36℃~38℃,3小时;c)步骤三,按照步骤二发酵产物质量比为500:1的比例加入根霉菌、黑曲霉菌组合,发酵时间为先采用36℃~38℃,3小时,后采用25℃~28℃,2小时;发酵期间的湿度控制在90%以上;
4)发酵期间的搅拌:每次更换菌种时必须重新进行搅拌,搅拌堆放时,普洱茶粉的高度不得高于3cm;防止菌种缺氧发酵不完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3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型智能揉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