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1627.6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方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剑明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0;B60R16/033;B62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车载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载空调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风机及必要的控制部件构成,用于调节车内温度、湿度,给乘员提供舒适环境的空调系统;传统车载空调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并被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把热量传递给经过冷凝器的车外空气而液化,变成液体。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时,温度和压力降低,并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吸收经过蒸发器的车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体。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这样,通过制冷剂在系统内的循环,不断吸收车内空气的热量并排到车外空气中,使车内空气的温度逐渐下降。
传统的车载空调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空调机,车载空调机下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左右侧边设置有用于卡扣在车辆天窗上的卡扣,车载空调机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车辆的天窗上,所述车载空调机为空调一体机,车载空调机内前端设置有锂电池,车载空调机前端设置成导流结构,车载空调机尾端设置有排风口;固定座下侧设置有车顶面板,所述车顶面板上设置有操作面板和出风口;还包括用于锂电池持续充电的太阳能充电板,太阳能充电板安装在车载空调机顶部;太阳能充电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载空调机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与车载空调机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充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载空调机前端设置成弧形的导流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面板为液晶操作面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载空调机与车顶之间设置有软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结构新颖;本发明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车辆天窗构造,设置车载空调机,本发明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对锂电池持续供电,确保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无需发动汽车可持续工作,本发明用现有空调一体机的技术对车内温度进行调控,另外本发明设置有空气净化器,实现汽车内的空气净化,同时本发明设置有液晶操作面板,利用温控定时开关设置对车内温度进行调控,本发明可以解决汽车开空调动力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为炎炎夏日解决户外长时间停车,车内温度控制,空气净化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车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车载空调中车载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车载空调中太阳能充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功能车载空调中车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多功能车载空调,包括安装在车辆9上的车载空调机1,车载空调机1下侧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左右侧边设置有用于卡扣在车辆9天窗上的卡扣3,车载空调机1通过固定座2安装在车辆9的天窗上,所述车载空调机1为半导体制冷/热空调一体机,车载空调机1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车载空调机1内前端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车载空调机1之间可拆卸连接;车载空调机1前端设置成导流结构,本实施例中车载空调机1前端设置成弧形的导流罩5;车载空调机1尾端设置有排风口6;固定座下侧设置有车顶面板7,所述车顶面板7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0和出风口11;所述操作面板为液晶操作面板。
还包括用于蓄电池持续充电的太阳能充电软板8,太阳能充电软板8安装在车载空调机1的顶部;太阳能充电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车载空调机1与车顶之间设置有软硅胶垫,软硅胶垫方便车载空调机1贴合车顶,且用于车顶的防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剑明,未经方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1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