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1702.2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冠器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3 | 分类号: | F16F15/023;F16F13/20;H02K5/2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发电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
背景技术
发电机架是一种用于对发电机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架,现有的发电机架一般都没有设置减震机构,即使有也一般都采用弹簧结构进行减震,利用弹簧结构进行减震的方式,不仅结构复杂,且很难在电机外周形成360°环包状态,其减震效果有限,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具有供发电机放置的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具有供放电机进行取放的开放口,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一减震机构,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二减震机构,其中:
第一减震机构包括骨架和第一气囊;骨架为环形结构件,骨架的外环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抵靠并固定,骨架的内环面设有卡槽;第一气囊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位于骨架的内侧并与骨架同轴布置,第一气囊的外周设有卡入卡槽的卡接部;
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气囊和托板;第二气囊固定安装在容纳腔的底部;托板位于第二气囊的上方,且托板与容纳腔侧壁滑动连接,底板上设有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固定的安装机构。
优选地,开放口处设有盖板,盖板靠近容纳腔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的第三气囊。
优选地,第一减震机构设有多个,各第一减震机构在容纳腔内沿容纳腔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
优选地,第一气囊包括充气气囊和位于充气外侧的防护套;所述充气气囊和防护套均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充气气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口。
优选地,第二气囊包括充气气囊和位于充气外侧的防护套;所述充气气囊和防护套均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充气气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口。
优选地,第三气囊包括充气气囊和位于充气外侧的防护套;所述充气气囊和防护套均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充气气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口。
优选地,机架本体包括底架和与底架固定的侧架。
本发明中,通过在容纳腔的侧壁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在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第二减震机构,利用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相互配合使安装在容纳腔的电机与容纳腔的内壁不接触,并利用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中的气囊对进行缓冲,进而实现对减震缓冲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利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相互配合对电机的机身和机底进行全方位防护,结构简单检测,减震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减震式发电机架,包括:机架本体1,所述机架本体1包括底架和与底架固定的侧架,所述侧架与底架相互配合形成供发电机放置的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具有供放电机进行取放的开放口,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一减震机构,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二减震机构,其中:
第一减震机构包括骨架2和第一气囊3;骨架2为环形结构件,骨架2的外环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抵靠并固定,骨架2的内环面设有卡槽;第一气囊3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3位于骨架2的内侧并与骨架2同轴布置,第一气囊3的外周设有卡入卡槽的卡接部,以使第一气囊3可以电机的外周形成套圈,进而实现对其进行360°防护;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气囊4和托板5;第二气囊4固定安装在容纳腔的底部;托板5位于第二气囊4的上方,且托板5与容纳腔侧壁滑动连接,底板上设有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固定的安装机构。
本发明通过在容纳腔的侧壁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在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第二减震机构,利用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相互配合使安装在容纳腔的电机与容纳腔的内壁不接触,并利用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中的气囊对进行缓冲,进而实现对减震缓冲的目的。
此外,本实施例中,开放口处设有盖板6,盖板6靠近容纳腔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的第三气囊7,利用盖板6与机架本体1相互配合将件电机牢牢的固定在容纳腔内部,并利用第三气囊7对电机的顶部进行防护,防止托板5受颠簸上蹿,而造成电机顶部碰撞。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设有多个,各第一减震机构在容纳腔内沿容纳腔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以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冠器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冠器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1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进轴系分布式主动减振器
- 下一篇:内燃机的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