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绕线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9792.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华;潘国乔;卢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澄泓管道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5/00 | 分类号: | B65H6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疏通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管道建设和维修是市政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但是随着管道铺设数量的增加,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诸如管道由于污物的存在,容易导致堵塞。现有的管道疏通常采用手摇或电动疏通机,或者采用高压清洗车,但存在工作路径有限、工作范围小、清理时间长、清理不彻底以及安全性低等缺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现在,已经出现管道机器人来辅助管道疏通,管道机器人可以进入管道内部执行疏通工作,大大提高了疏通的效率。常见的管道机器人在进入管道内时需要牵引线缆,用于提供管道机器人所需的电源,并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由于线缆是柔性的,容易发生缠绕和打结,因此在不使用线缆时,需要将其进行有序缠绕在绕线机构上,并采用压线机构压住绕在绕线机构上的线缆。但现有技术中,绕于绕线结构上的线缆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弹簧装置的安装角度,以调节压线机构作用于绕线盘的压力的绕线机构,以防止绕于绕线机构上的线缆被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包括:
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
两转动座;
两支臂,所述两支臂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转动座上;
压紧轴,所述压紧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支臂的另一端连接;
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的两端设置有两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一内凹球面,所述弹簧装置的两端呈球形,所述球形与所述内凹球面相匹配,所述弹簧装置的两端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内凹球面内;弹簧装置的一端通过安装座与压紧轴的中部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垂直于所述压紧轴;
绕线机架,所述绕线机架包括:
两侧板,所述压线机构的两转动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两侧板上;
绕线盘,所述绕线盘的两端与所述两侧板可转动连接;
弹簧安装板,弹簧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弹簧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上。
进一步,弹簧装置为氮气弹簧。
进一步,所述弹簧装置两端可在安装座内做60°旋转。
进一步,弹簧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绕线盘的轴向。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沿弹簧安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两支臂呈弧形。
进一步,压紧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支臂的另一端通过开口销固定连接。
进一步,转动座与支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
进一步,所述氮气弹簧的另一端朝向两支臂凸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绕线机构可以通过改变弹簧装置的安装角度,以调节压线机构作用于绕线盘的压力,以防止绕于绕线机构上的线缆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压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绕线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线机构,包括两转动座1、两支臂2、压紧轴3和弹簧装置4。
其中,所述两支臂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转动座1上,这样可以使支臂2在力的作用下,绕转动座1上的安装点转动,以起到压紧线缆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支臂2呈弧形。支臂2呈弧形用于调节压紧机构对线缆的压紧力方向,以有效压紧线缆。
所述转动座1与支臂2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以减小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同时还可以防止支臂2的平动。
所述压紧轴3的两端分别与两支臂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紧机构通过压紧轴3将压紧力作用到线缆上,进而起到压紧的作用。
所述弹簧装置4的两端设置有两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一内凹球面,所述弹簧装置4的两端呈球形,所述球形与所述内凹球面相匹配,所述弹簧装置4的两端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内凹球面内;弹簧装置4的一端通过安装座与压紧轴3的中部连接,所述弹簧装置4垂直于所述压紧轴3。
所述弹簧装置4两端可在安装座内做60°旋转。
所述的中部可以是靠近压紧轴3中点的位置附近,但最好就在中点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装置4的另一端朝向两支臂2凸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澄泓管道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澄泓管道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