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机车的精确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1353.6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向华;林伟;史晓东;曹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41/00 | 分类号: | C10B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机车 精确 定位 系统 | ||
一种焦炉机车的精确定位系统,包括: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安装于焦炉机车上,第二定位装置安装于炉门前方;第一定位装置感应到预定位炉门前的第二定位装置时,第一定位装置通过PLC控制器先对焦炉机车的运行速度进行粗调节,再对焦炉机车的运行状态精确制动,使焦炉机车精确定位于预定位炉门前。能在工况恶劣且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对焦炉机车进行可靠的定位,对焦炉机车定位的智能度高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机车的精确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故焦炭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焦炭生产的主要过程为:首先是炼焦煤料的制备(简称备煤),它是将煤矿运来的各种精煤(或低灰分原煤)制备成配比准确、粒度适当、质量均一、符合炼焦要求的煤料。一般包括:卸煤、贮存和混匀、配合、粉碎和混合,并将制备好的煤料送到焦炉贮煤塔。然后,将已经制备好的煤料从煤塔放入装煤车,分别送至各个炭化室装炉。经过一个结焦周期(即从装炉到推焦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4~18小时,视炭化室宽度而定),即可用推焦车将炼制成熟的焦炭经拦焦车推入熄焦车。该过程要求推焦车、两侧炉门、拦焦车和熄焦车在同一直线上。熄焦后,将焦炭卸入凉焦台;然后筛分、贮藏。
实际生产现场,每个工作炉组含有多个炉室,故焦炉机车运行距离长,频繁往复。而焦炉机车工作时分布在焦炉的两侧,受炉室阻隔工作人员不能互视,更增加了对位的难度。且现场环境温度高,粉尘大,自身震动频繁,因此焦炉机车定位是焦炉生产中安全隐患较大的环节。国内外都曾发生过因为三车对正偏差而导致“红焦落地”的严重事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目前,如何保证三车安全高效运行,特别是在进行推焦前的三车精确对正与联锁控制是焦炉生产的核心安全问题。各国科技工作者相继研究开发了多种三车对位联锁自动控制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编码器位置检测技术、红外定位技术和编码电缆定位技术等。
由于受到复杂工况或技术自身的原因,这些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都不够理想。比如编码器位置检测技术,由于焦炉机车行程长、车轮附近温度高、导轨随温度变化有形变而导致累积误差大;编码电缆定位技术,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细分精度不可能太大,根据经验细分精度取20较好,若编码电缆绝对地址检测的精度为100mm,则精密地址检测的精度为±5mm。
发明内容
针对焦炉机车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焦炉机车的精确定位系统,包括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和PLC控制器;
第一定位装置安装于焦炉机车上,第二定位装置安装于炉门前方;
第一定位装置感应到预定位炉门前的第二定位装置时,第一定位装置通过PLC控制器先对焦炉机车的运行速度进行粗调节,再对焦炉机车的运行状态精确制动,使焦炉机车精确定位于预定位炉门前。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包括:RFID粗调节模块、霍尔效应精定位模块和控制模块;
RFID粗调节模块和霍尔效应精定位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RFID粗调节模块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RFID信息,所述RFID信息中含有炉门的编号信息,并将炉门的编号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霍尔效应精定位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定位装置产生感应电压信号,并将感应电压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将所述炉门的编号信息发送至PLC控制器,再将所述感应电压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后,发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作出相应控制动作。
一种实施例中,霍尔效应精定位模块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二霍尔传感器。
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转换模块和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1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