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的衡量制造过程多元质量能力的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7927.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金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衡量 制造 过程 多元 质量 能力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产品加工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的衡量制造过程多元质量能力的算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时间和成本一样,质量己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胜因素。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方法和质量技术对于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好的质量是低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收益的保证也是长期赢得顾客忠诚度,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尽管中国企业界最近的热点似乎集中在并购、资本经营、市场拓展、多元化等方面,但事实上,对任何一家生产制造企业来讲,质量的管理、生产流程的控制,乃是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内功”之一。如何练好“内功”,不仅需要有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更需要有质量工程技术的支持。如何利用质量工程技术,设计并生产出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由此获得竟争优势,己成为国内外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而提高质量的一个主要技术手段就是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由于产品质量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统计过程控制(SPC)在机械、纺织、电子产品、汽车灯离散制造业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并逐渐向造纸、炼油、化工、食品等间歇工业和连续制造业渗透。由于传统的过程能力分析大多是针对一元生产过程的,一般不考虑生产过程中多元质量特性的情况,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质量特性值的情况并不少见,传统的一元过程能力分析已不适于这样的多元质量特性生产过程,因此,如何度量和计算多元过程能力指数,通过单个数值来评价多元过程能力,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进而预测过程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基于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的衡量制造过程多元质量能力的算法。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车间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的衡量制造过程多元质量能力的算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步骤1:收集制造过程中质量特性的原始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简化及计算。
步骤2:对关键工序的多元质量特性进行过程分析;
步骤3:把观测到的数据记录到己经画好控制限的控制图上,根据判稳规则判断过程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步骤4:根据识别结果,查找出过程异常源所在;
步骤5:相关人员针对质量问题提出并实施改善的措施,解决过程异常情况;
步骤6:在改善实施后,维续使用控制图对过程质量进行验证确认,观测是否仍有异常,若有则返问至(3),若无则继续利用控制图对制造过程进行监控。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过程能力系数条件更严谨,判定状态结果更加准确。
2、算法复杂度低,处理的时间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准确度。
3、为后续制造过程诊断技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考虑了质量间的多元特性,算法适应性更强,更符合实际的应用。
5、参数因子处理的更加规范合理,得到的值更符合经验判定的结果。
6、考虑了误判因子、又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准确度得到的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制造过程控制与诊断技术的结构流程图
图2本发明车间数据采集方案图
图3二维过程修正的规格区域与实际分布区域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传统车间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图1-图3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收集制造过程中质量特性的原始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简化及计算。
步骤2:对关键工序的多元质量特性进行过程分析,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在生产过程中,当工序不存在系统性误差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X符合正态分布,X∈N(μ,σ2),其中X是质量特性值,μ是总体均值,σ2是总体方差。当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时,其均值也服从正态分布,其中,n为样本容量。依照正态分布的特性,则
P(μ-3σ<X<μ+3σ)=99.73%
即,无论μ和σ取何值,X落在之间的概率是99.73%,也就是说,落在这个分布范围之外的概率只有0.27%。
由于影响质量的多元特性,对多元特性间应进行比重分配;
比重计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7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工厂平衡的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装配制造执行系统的防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