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1344.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尾沼昌彦;门野佑基;滨田英修;宫越正尚;冈田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部 生物信号检测 气囊 车辆座椅 座椅主体 椅背 坐垫 压力传感器检测 压力传感器 气囊膨胀 凹入的 收缩 膨胀 施加 支撑 | ||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座椅主体,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和椅背;凹部,该凹部设置在坐垫和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设置在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的区域处,并且该凹部形成为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以及生物信号检测部,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该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并且能够膨胀和收缩,并且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施加到该气囊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7-061490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其中,气囊(可充气的囊袋)设置在椅背内部或者坐垫内部,利用压敏元件检测气囊内部的气压,并且获取车辆乘员的生物信息。注意,国际公开No.2003/84786中公开了一种结构作为车辆座椅,其中,气囊型压力传感器被安装于椅背和坐垫中的至少一者,并且检测车辆乘员的生物信号。
在JP-A No.2007-061490的结构中,当车辆乘员坐在车辆座椅中时,气囊与接触该气囊的受压板由座椅主体夹持,并且存在诸如车辆行驶期间的道路噪声等这样振动作为振动输入到气囊的情况。因此,在JP-A No.2007-061490中公开的结构中,从维持生物信息的检测精度良好的角度来看,具有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向气囊的输入。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具有: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和椅背;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设置在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的区域处,并且该凹部形成为在远离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以及生物信号检测部,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该气囊被安装为跨越所述凹部,并且能够膨胀和收缩,并且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施加到所述气囊的压力。
根据第一方面,凹部形成为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该凹部设置在座椅主体的坐垫和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的支撑车辆乘员的区域中。能够膨胀和收缩的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在车辆乘员就坐并且气囊膨胀的状态下,由于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施加于气囊的压力,所以检测到车辆乘员的生物信号。在车辆座椅处,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与不存在凹部的情况相比,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抑制了膨胀的气囊被推挤到座椅主体。因此,抑制了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座椅主体而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安装片从所述气囊朝着外侧伸出,并且所述安装片被安装至所述凹部的周缘。
根据第二方面,从气囊朝着外侧伸出的安装片被安装至凹部的周缘。由此,整个气囊能够被设置于在凹部内该气囊不接触座椅主体的位置处,并且更可靠地抑制了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来自车身的振动被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气囊被构造为:在所述气囊在生物信号检测时膨胀的状态下,所述气囊不接触所述凹部的底表面。
根据第三方面,气囊被构造为在生物信号检测时的膨胀状态下,该气囊不接触凹部的底表面。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更可靠地抑制了膨胀的气囊被推挤到座椅主体上。因此,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更可靠地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座椅主体而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气囊被设置在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臀部下方。
根据第四方面,气囊设置在就坐的车辆乘员的臀部下方,并且当车辆乘员就坐时,压力稳定地施加到气囊。因此,能够稳定地检测生物信号。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在第一方面中具有在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中的至少一者处的多个按摩气囊,其中,使得所述多个按摩气囊之中的至少一个按摩气囊作为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