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记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460.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祁新华;王昙;吴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模式 行车记录装置 行驶环境信息 存储模块 摄像模块 控制器 存储 采样 车辆技术领域 驾驶环境信息 场景 驾驶 场景选择 车辆驾驶 存储容量 预设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行车记录装置。本发明所述的行车记录装置包括:摄像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行驶环境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行驶环境信息;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行车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且所述记录模式包括紧急记录模式和/或主动记录模式;其中,紧急记录模式使控制器仅在车辆出现预设的紧急驾驶场景时,从摄像模块采样行驶环境信息并存储至存储模块中;其中,主动记录模式使控制器根据车辆是否出现紧急驾驶场景,以不同的频率从摄像模块采样行驶环境信息并存储至存储模块中。本发明的行车记录装置可以在不改变存储容量的情况下,根据车辆驾驶场景选择性地或变频率地采样和存储驾驶环境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车辆交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也更易导致车辆事故发生。而为了保障司机在车辆事故中的合法权益,需要通过行车记录仪再现车辆事故,以便于车辆事故能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目前,行车记录仪的主要作用是采集车辆行驶期间车辆前方或者后方行驶环境数据,并存储到车辆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字存储卡)中,同时可在行车记录仪显示界面或者其他视频设备上进行回放。
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具有以下缺陷:行车记录仪被动地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周边环境,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开启行车记录仪后,行车记录仪不间断地采集并存储车辆周边环境数据,达到SD卡存储容量上限后,SD卡将不断的擦除部分旧内容,并存储新内容。
从而,当需要存储长距离和高采样率的行驶环境信息时,需要增加SD卡容量;当需要提高数据安全,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就需要性能稳定、寿命长的SD卡,这都会增加行车记录仪的成本,进而影响行车记录仪的市场上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行车记录装置,以解决现有行车记录仪只能被动进行行驶记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车记录装置,包括:摄像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行驶环境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行驶环境信息;以及控制器,与所述摄像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通信,用于控制所述行车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且所述记录模式包括紧急记录模式和/或主动记录模式;其中,所述紧急记录模式使所述控制器仅在车辆出现预设的紧急驾驶场景时,从所述摄像模块采样所述行驶环境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中;其中,所述主动记录模式使所述控制器根据车辆是否出现所述紧急驾驶场景,以不同的频率从所述摄像模块采样所述行驶环境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记录模式还包括:关闭记录模式,且所述关闭记录模式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行车记录装置停止记录所述行驶环境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记录模式包括主动记录模式、紧急记录模式和关闭记录模式三者;并且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关于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时,控制所述主动记录模式、所述紧急记录模式和所述关闭记录模式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触发事件包括模式开关操作事件,且关于所述模式开关操作事件的触发信息是模式开关操作信息;并且所述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与所述控制器通信,用于被操作以触发所述紧急记录模式、所述主动记录模式和所述关闭记录模式之间的切换,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其被操作而产生的模式开关操作信息,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行车记录装置切换至所述模式开关所选定的记录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模式开关配置有记忆模块,用于记忆车辆下电前的模式开关操作信息,以在车辆下次上电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当前记忆的模式开关操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