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及其补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0281.3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4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霄;邬学建;潘福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20 | 分类号: | B60L53/20;B60L58/10;B60L58/1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电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及其补电方法,该系统包括:蓄电池、DC‑DC转换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以及车载智能终端。本发明公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及其补电方法,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和整车控制系统,提升了智能补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了用户体验;实现统一的唤醒和休眠策略,降低各子系统间关联复杂度,降低了成本和失效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及其补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以电动为主,在电池电力耗尽后不能及时充电继续以汽(柴)油机为辅的动力装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兼有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具有低油耗、低排放、长续驶里程等优点,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是当前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案。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引入车载智能终端和整车控制系统,进而无法获取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智能补电过程中无法获取整车的工况、以及实现统一的CAN总线唤醒和休眠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及其补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蓄电池、DC-DC转换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以及车载智能终端;
所述DC-DC转换器、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所述整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分别与CAN总线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有检测端口A和控制端口C;所述检测端口A用于检测所述蓄电池的电压;所述控制端口C用于导通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的连接;
所述整车控制系统设有检测端口B;所述检测端口B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是否导通。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通过检测端口A检测所述蓄电池的电压,若检测到的蓄电池的电压低于预设值则生成补电请求信号,并通过所述CAN总线将所述补电请求信号发送给所述整车控制系统和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系统生成的启动命令,根据该启动命令通过控制端口C导通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的连接;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补电请求信号,通过通信网络将该补电请求反馈给移动终端;且通过所述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补电命令;并通过所述CAN总线将所述补电命令发送给所述整车控制系统;
所述整车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补电请求信号和所述车载智能终端的补电命令,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工况满足预设条件,则生成启动命令给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检测端口B检测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是否导通,若导通则生成使能信号给所述DC-DC转换器;
所述DC-DC转换器,用于根据所述整车控制系统生成的使能信号、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直流输入端的导通,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直流转换后,输出给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补电命令包括即时补电命令、延迟补电命令、禁止补电命令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件拉伸滚轴过渡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