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9212.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郑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7/40 | 分类号: | A23L17/40;A23L5/20;A23L5/00;A23L27/00;A23L5/10;A23L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脆 即食 牡蛎 休闲 食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俗称海蛎子、蚝,是我国重要海洋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栖息在浅海泥沙中。牡蛎肉肥味美,而且还有很多保健功能,具有重要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可鲜食或加工成干品、罐头等,在生殖腺丰满时的炸蛎黄更是脍炙人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对方便休闲食品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即食产品的深加工必然需要快速发展。我国牡蛎主要以生鲜销售为主,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牡蛎加工产品仅占牡蛎生鲜总产量10%左右,我国市场上的牡蛎加工产品以非即食牡蛎为主,少量加工为蚝油或其它调味品。牡蛎即食食品可以解决牡蛎产品现有的两个问题:一是牡蛎的保藏期的问题,二是牡蛎的食用方便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水率高,口感软烂,入味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以新鲜牡蛎为原料,开壳取肉后,经漂洗、脱腥、调味拌粉、油炸、滤油、烘干、真空包装、杀菌、冷却,即得所述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
所述漂洗是用质量浓度为3.5%的盐水漂洗两遍,防止牡蛎肉损伤,之后沥干多余水分。
所述脱腥以质量分数为5%的生姜汁与水按体积比为1:2搅拌,烫漂2min,进行脱腥定型。
所述调味拌粉为称取一定量的食盐、白砂糖、姜汁、醋等基础调味料和牡蛎肉,按照一定的配料比,调配均匀,3℃~7℃低温腌制10min,后用10%油炸粉进行裹粉。所述基础调味配方为:食盐1%~3%,白砂糖2%~6%,姜汁3%~7%,醋1%~4%。
所述油炸工艺为:油炸温度155℃~165℃,油炸时间4min,油炸过程注意适当搅拌,使颗粒分散开来。炸至色泽金黄的牡蛎肉捞起来沥干油。
所述烘干工艺为:将油炸后的牡蛎于100℃热风烘箱烘干1h,至含水量控制在7%~10%。
所述真空包装工艺为:将真空包装袋预先进行紫外杀菌30min,后调节真空包装机真空度为0.04MPa~0.08MPa,进行真空包装。
所述杀菌工艺为:将真空包装好的即食牡蛎放入水浴锅进行杀菌,杀菌温度100℃,时间20min,冷却后即可得到即食牡蛎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解决了现有牡蛎产品保藏期短、食用不方便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生姜汁掩盖牡蛎特殊的腥味,使即食牡蛎风味更易于让消费者接受;
(3)本发明采用油炸工艺,增加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的风味,也可有效的减少牡蛎的腥味,同时油炸具有减菌作用;
(4)牡蛎组织柔软,含水量高,不易入味,采用生姜脱腥、调味拌粉、油炸工艺入味,热风烘干、入味速度快,效率高,耗时短,可降低产品的休闲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公开的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一
香辣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一种香辣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其加工方法是以新鲜牡蛎为原料,开壳取肉后,经漂洗、脱腥、调味拌粉、油炸、滤油、烘干、真空包装、杀菌、冷却,即得所述香脆型即食牡蛎休闲食品;
所述漂洗是用质量浓度为3.5%的盐水漂洗两遍,防止牡蛎肉损伤,之后沥干多余水份;
所述脱腥以质量分数为5%的生姜汁与水按体积比为1:2搅拌,烫漂2min,进行脱腥定型;
所述调味拌粉称取一定量的牡蛎肉和食盐、白砂糖、姜汁、醋等调味料,按照一定的配料比,调配均匀,腌制10min,基础调味配方为:食盐1.5%,白砂糖4%,姜汁5%,醋2%,同时加入1%~6%辣椒粉,调制成不同程度辣味的牡蛎半成品,随后用10%油炸粉进行裹粉待用;
所述油炸工艺为:油炸温度155℃~165℃,油炸时间4min,油炸过程注意适当搅拌,使颗粒分散开来。炸至色泽金黄的牡蛎肉捞起来沥干油;
所述烘干工艺为:将油炸后的牡蛎于100℃热风烘箱烘干1h,至含水量控制在7%~10%;
所述真空包装工艺为:将真空包装袋预先进行紫外杀菌30min,后调节真空包装机真空度为0.04MPa~0.08MPa,进行真空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