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iRNA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377.4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宗;庄文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irna 作为 弥漫性 细胞 淋巴瘤 预后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iRNA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标志物的应用,piRNA的具体种类为piRNA‑42435和piRNA‑30374。通过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人的piRNA‑42435和piRNA‑30374的表达水平,来进行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可在早期筛选预后不良的病例,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预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命科学领域领域,涉及一种piRNA在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将piRNA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标志物应用在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
背景技术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B细胞起源、具侵袭性临床表现、需高效力化学治疗的恶性淋巴瘤,也是一种最多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大约占NHL的40%。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率逐年攀升,且DLBCL发生不受年龄的限制,临床上以中老年人患者最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在西方国家,DLBCL的发病率大约占NHL发病率的31%,亚洲国家的DLBCL发病率更高于西方国家。DLBCL在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许多患者在联合化疗后也不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即使病情有所缓解,复发率仍较高。
DLBCL传统的化疗治疗方案是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伴随着基因工程、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已知大部分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CD20抗原表达呈现阳性,因此关于CD20抗原的靶向治疗成为了DLBCL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能与B细胞的CD20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CD20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肿瘤细胞对联合化疗的敏感性,利用利妥昔单抗与传统的CHOP方案对DLBCL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使治愈率提高至70%。
目前广泛应用与临床的DLBCL预后评估标准是1993年Ship等提出的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IPI包括体能状态、年龄、AnnArbor分期、结外受累数、乳酸脱氢酶五个预后指标。IPI作为预后综合指标的金标准,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多年,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IP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渐渐显露,IPI提出时,靶向分子药物利妥昔单抗尚未在DLBCL患者中广泛应用。随着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IPI对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效能逐渐减弱。就此,Sehn等提出了校正国际预后指数(The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R-IPI),将患者分成预后极好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3个不同的组,以提高IPI对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价效能。随后,Zheng等人于2014年提出了新的IPI评分标准,NCCN-IPI,使IPI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危险度的DLBCL患者,特别是高危组的患者。但仍需指出的是,IPI指数仅纳入了一些临床指标,却忽略了反映DLBCL的分子生物学异质性,因此IPI指数仍不能对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的预后进行准确及有效预测评估。如果我们能从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异质性入手,就更有希望找到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从而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对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期对患者采用更为积极恰当的治疗方案,动态观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及作出正确的预后判断。一直以来,寻找新的DLBCL预后标志物,补充和完善IPI,都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APRT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拯救濒危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