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锡铜线耐高温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1896.X | 申请日: | 2017-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1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姚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市宏光机械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锡 铜线 耐高温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线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镀锡铜线耐高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的导电性、导热性好,生活中,实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导热性好,常用来制造须防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仪表,如罗盘、航空仪表等;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锌易溶于酸,也能溶于碱,故称它为两性金属。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潮湿的空气中,锌表面会生成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在含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海洋性气氛中,锌的耐蚀性较差,尤其在高温高湿含有机酸的气氛里,锌镀层极易被腐蚀。锌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6V,对钢铁基体来说,锌镀层属于阳极性镀层,它主要用于防止钢铁的腐蚀,其防护性能的优劣与镀层厚度关系甚大。锌镀层经钝化处理、染色或涂覆护光剂后,能显著提高其防护性和装饰性。铜线镀锡主要是为了防止铜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形成一层膜——铜绿。而铜绿的导电性很差,会增加电阻。镀锡的铜线可防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铜绿;可以增加散热;可以改善导电,改善导线性能。另外,铜导线镀锡还可以防止绝缘橡皮发粘,线芯发黑变脆,并提高其可焊性能。镀锡铜线主要用于橡皮绝缘的矿用电缆、软电线、软电缆和船用电缆等作为导电线芯,以及用作电缆的外屏蔽编织层和电刷线。镀锡铜线生产之后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测试,保证其出场的合格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锡铜线耐高温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镀锡铜线耐高温检测装置,包括导轮、大功率加热器、稳压电源、箱体、电流表、辊轮、电压表、温度计、引绳、节扣、照明灯、计时器、摄像头、雾化喷头、流量计、进水管、箱门和电路连接板,所述的箱体底面设有导轮,箱体内设有大功率加热器,箱体上设有温度计,箱体外壁设有稳压电源,箱体两侧侧面内壁设有辊轮,两个辊轮之间设有引绳,引绳上均匀设有节扣,箱体侧壁设有箱门,箱体上设有电路连接板,电路连接板上设有镀锡铜线接线夹、保护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镀锡铜线接线夹、保护电阻、电流表、稳压电源通过导线串联在一起,电压表并联在镀锡铜线接线夹两端,箱体顶端内壁设有摄像头,箱体内壁上设有照明灯,箱体上设有计时器,进水管与箱体顶端连通,进水管上安装流量计,进水管出口端设有雾化喷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导轮上设有手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辊轮、引绳、节扣为耐高温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摄像头与远程显示设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导轮方便装置移动,省时省力,大功率加热器为检测提供高温环境,温度计随时测量箱体内温度情况,打开箱门,将镀锡铜线一端栓在引绳上的节扣上,转动辊轮带动镀锡铜线穿过两个辊轮,将镀锡铜线的两端与镀锡铜线接线夹连接,密封箱门,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试铜线在高温下的电阻变化情况,通过摄像头可以清楚的看见铜线的各种检查情况,方便及时调整,照明灯在夜晚或光线较暗时方便检查,计时器记录各种测试的时间,通过进水管和雾化喷头调节箱体内湿度,测试铜线遇水时的电阻等情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镀锡铜线耐高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轮,2、大功率加热器,3、稳压电源,4、箱体,5、电流表,6、辊轮,7、电压表,8、温度计,9、引绳,10、节扣,11、照明灯,12、计时器,13、保护电阻,14、摄像头,15、雾化喷头,16、流量计,17、进水管,18、箱门,19、电路连接板,20、镀锡铜线接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市宏光机械配件厂,未经诸暨市宏光机械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1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