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4051.8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4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嵩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充电线 支撑板 底板 主机 新能源汽车 充电接头 转轴孔 扭簧 转轴 连接线布置 定位机构 定位装置 交错设置 接口插槽 使用寿命 主机顶部 转轴转动 纵向设置 接口处 外侧端 抽拉 外翻 面具 拖拉 断裂 摆放 整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机,充电桩主机的底部设置有充电线,充电线的头部具有充电接头,充电接头插入于充电桩主机顶部设置的接口插槽中,所述充电桩主机的一侧设置有一底板,底板的外侧端设置有一块可向外翻出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底板两侧开设的转轴孔内,所述转轴上均套装有扭簧,转轴通过扭簧安装于转轴孔内,支撑板的内侧面具有纵向设置的一排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一个以上的定位装置交错设置而成。本发明主要解决充电桩的连接线布置凌乱,出现与地面拖拉的情况,能够通过支撑板有效保证充电线的摆放整洁,解决抽拉充电线导致充电线接口处断裂造成的使用寿命减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越来越普遍,新能源车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充电桩用于新能源车的充电使用,但是目前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的长度是非常长的,主要用于防止长度不够不能有效插入于车辆插座中,但是充电线长了之后带来的弊端就是与地面与产生拖拉问题,长期拖拉不仅不卫生,而且容易损坏线材表层,露出电缆层,而且外形上十分的不美观,长期抽拉充电线,导致线材与充电桩主机的连接处出现裂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要解决充电桩的连接线布置凌乱,出现与地面拖拉的情况,能够通过支撑板有效保证充电线的摆放整洁,解决抽拉充电线导致充电线接口处断裂造成的使用寿命减短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机,充电桩主机的底部设置有充电线,充电线的头部具有充电接头,充电接头插入于充电桩主机顶部设置的接口插槽中,所述充电桩主机的一侧设置有一底板,底板的外侧端设置有一块可向外翻出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底板两侧开设的转轴孔内,所述转轴上均套装有扭簧,转轴通过扭簧安装于转轴孔内,支撑板的内侧面具有纵向设置的一排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一个以上的定位装置交错设置而成,充电线呈“S”形状卡装在交错设置的定位装置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具有一出线孔,充电线穿过底部的出线孔交错设置在定位装置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定位块,定位块横向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穿过通孔设置一轴杆,轴杆的外侧端具有一限位部,轴杆上套装有一弹簧,弹簧一端与限位部接触,轴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顶板,顶板与充电线一端压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一个线槽,充电线卡装在线槽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通过一个以上的螺丝与充电桩主机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要解决充电桩的连接线布置凌乱,出现与地面拖拉的情况,能够通过支撑板有效保证充电线的摆放整洁,解决抽拉充电线导致充电线接口处断裂造成的使用寿命减短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嵩,未经郭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4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