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时间长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912.9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8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1/3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开机 时间 长度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时间长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移动终端中载入测试脚本;S2,启动所述移动终端,并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开机触发时间点;S3,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上电时间点,内核启动时间点、内核启动结束时间点;S4,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S5,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非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非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S6,根据所述开机触发时间点t1、内核上电时间点t2、内核启动时间点t3、内核启动结束时间点t4、内核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t5、内核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t6、内核非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t7、内核非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t8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开机时间长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时间长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被应用于生活之中,例如智慧型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等。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规格及型号不同,其电子性能、反应时间以及开机时间亦不相同。就算在同样规格及型号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由于其制程的差异性,各项电子效能指标也不会完全一样。然而,在可携式电子装置出厂时,必须经过许多检测流程以使出厂后的电子性能满足其规格,且效能品质尽可能的达到一致。
在这些检测的过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所需开机时间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一项效能指标。一般来说,可携式电子装置所需开机时间的长度被定义为由可携式电子装置执行开机指令后,到完全载入开机程序所需的时间。直观上,量测可携式电子装置所需开机时间长度的方法为利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时间,配合一个计时器或码表,观察其执行开机指令到完全载入开机程序所需的时间。然而,这种手动量测的方式其存在着量测不准确的风险。此外,若完全依照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时间量测开机时间长度,则会因为在执行开机指令后的一段时间内,时间程序尚未被完全载入而导致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时间不准确,最终导致所量测的开机时间长度会有很大的误差。
文献CN 104298530 A提出了一种资料处理系统及量测可携式电子装置开机时间长度的方法,利用记录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开机完成时间点与资料连线时间点的时间差,反推电脑上的对应时间点,进一步准确地估测出可携式电子装置开机时间长度。其利用时间差的概念估测可携式电子装置开机时间长度,因此当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时间与电脑的时间有一个偏移量的误差时,在计算其时间差时此偏移量会因相减而消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然而,上述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首先,电子装置必须与测试设备维持连接才能实现开机时间长度的测试,灵活性较差;其次,其是利用时间差的概念估测电子装置开机时间长度,该估测的方法仍存在准确性差的问题;再次,该方法由于获取的时间节点数量较少,不能准确获取电子装置的开机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仅仅实现了不太准确的开机时间测量,不能给出详细的开机状态信息,进而无法给出测试后的改进建议。综合以上分析,现有技术当中并未提出一种准确、高效的电子装置开机时间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时间长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所述移动终端中载入测试脚本;
S2,启动所述移动终端,并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开机触发时间点;
S3,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上电时间点,内核启动时间点、内核启动结束时间点;
S4,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
S5,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内核非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非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
S6,根据所述开机触发时间点、内核上电时间点、内核启动时间点、内核启动结束时间点、内核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内核非关联程序启动时间点、内核非关联启动结束时间点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开机时间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