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管道的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8540.2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0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陈康;陈教料;张立彬;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12 | 分类号: | B25J15/12;B25J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管 软体 手指 夹持 装置 | ||
一种微管道的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手指,所述弹性手指包括手指主体、塑形条和微管,所述手指主体为弹性材料制作的主体,所述手指主体的纵向布置所述塑形条和微管,在所述塑形条的上下分别设置微管,所述微管中心线的纵向切面上看,所述微管从进气口开始横截面先增大后减少,所述微管的进气口与微气流驱动器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机械冲击、夹持方式丰富、有效适用于复杂形状被夹持场合的微管道的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该夹持器基于弹性材料形变原理设计而成,使用气体驱动微管的收缩,使其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多自由度的弯曲,同时由于是柔软的弹性材料,作用于被夹件上的力无刚性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尤其是一种气体驱动的、完全柔性的二指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大多基于刚性结构,包括金属骨架、电机、传统的机械夹持器,和机械关节等。可以高效执行需要高精度、快速运动、或高强度的任务。然而,这些刚性机器人往往重量大、价格昂贵、控制方式复杂。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轻量化的机器人夹持器设计,且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但是仍然易使被夹件受到冲击或挤压损伤。不论是机械关节的研发,还是传感器的高效应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刚性夹持方式易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
常见的机械手夹持器应用十分广泛,种类繁多,精巧的机构设计能使其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效率高。一般的工业产品可以使用该种夹持器进行抓取作业。而对于极易破碎的产品,或价格昂贵的工艺品,使用普通机械手夹持器不可避免的会对该类物品造成损伤,且对于不同复杂形状的被夹件,机械手夹持器往往需要对应的特殊设计,否则,夹持接触面太小造成应力集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机械夹持方式的存在机械冲击、夹持方式单一、不适用于复杂形状被夹持场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机械冲击、夹持方式丰富、有效适用于复杂形状被夹持场合的微管道的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该夹持器基于弹性材料形变原理设计而成,使用气体驱动微管的收缩,使其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多自由度的弯曲,同时由于是柔软的弹性材料,作用于被夹件上的力无刚性冲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管道的软体两手指夹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手指,所述弹性手指包括手指主体、塑形条和微管,所述手指主体为弹性材料制作的主体,所述手指主体的纵向布置所述塑形条和微管,在所述塑形条的上下分别设置微管,所述微管中心线的纵向切面上看,所述微管从进气口开始横截面先增大后减少,所述微管的进气口与微气流驱动器连通。
进一步,所述塑形条并排设置在所述手指主体内。
再进一步,所述塑形条包括至少三个横截面呈腰型弧形槽的塑料条,所述塑料条呈等圆弧间隔布置在一圈上。
更进一步,所述手指本体为扁平状的长方体。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所述弹性手指部分包括:主体形变材料及塑形材料的选择,考虑到在微管内压强变化的驱动下,该手指需要产生足够的形变来保证夹持力,主体部分采用聚酯材料。同时采用具有一定弯曲能力但是不会严重形变的材料来塑形,避免自身扭结及过度形变影响初始形状的恢复。其次,微管形状及排布方式的设计,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将弹性手指设计为扁平状的长方体,由内部的微管排布决定其弯曲的灵活程度。考虑到实际作业中主要提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所以在该手指主要受力区域要保证有足够的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8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皮降温室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果冻充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