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947.1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2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白德旭;李绍和;曾义勇;刘丹;张林;刘利;丘家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24 | 分类号: | C09K8/524;C09K8/528;E21B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由重量比为30~50∶2.5~30∶1~3的A剂、B剂和C剂组成的复合解堵剂通过至少具有第一注入管线(106)、第二注入管线(107)和第三注入管线(108)的注入设备(100)注入油气井中,并且
所述方法通过彼此按照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注入管线(106)、所述第二注入管线(107)和所述第三注入管线(108)与井口(103)夹角的差异使得所述A剂、B剂和C剂按分时异步的方式进行注入,
所述A剂至少包括盐酸、乙二醇单丁醚、二甲醚、缓蚀剂、起泡剂、稳泡剂和水,并且所述盐酸的重量百分比为5~20%,乙二醇单丁醚的重量百分比为1~20%,二甲醚的重量百分比为1~20%,缓蚀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4%,起泡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稳泡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2.5%,余量为水,
所述B剂至少包括基液、环糊精和酸前体酯,并且所述环糊精的重量百分比为1~2%,酸前体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20%,余量为基液,
所述C剂为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与改性聚硅纳米材料按照质量比为1︰2~32的比例混合而制得的,
在使用所述解堵剂进行解堵之时,按照所述环糊精使得所述酸前体酯的水解时间延迟30S~120S的方式来调整所述环糊精的注入量,以使所述酸前体酯在水解时间延迟30S~120S后形成的有机酸与在所述有机酸形成之前注入的所述A剂中的盐酸协同作用;
在所述油气井内温度为100~150℃下通过第一注入管线将所述A剂注入所述油气井中,间隔1.5~2h通过第二注入管线将所述B剂中的基液和酸前体酯注入所述油气井中,30~120S后再将所述B剂的环糊精注入所述油气井中,关井反应6h后通过第三注入管线将所述C剂注入所述油气井中,关井反应18~24h解除油气井的堵塞和/或贾敏效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剂的制备过程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将乙二醇单丁醚,二甲醚,缓蚀剂,起泡剂,稳泡剂和水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并将所述反应釜的温度升至70~80℃,
保持所述反应釜的温度为70~80℃并在所述温度下搅拌20~40min使乙二醇单丁醚,二甲醚,缓蚀剂,起泡剂,稳泡剂和水混合以得混合物,
将所述反应釜的温度降至50~60℃,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并在50~60℃下继续搅拌20~40min使盐酸和混合物混合后停止加热,边冷却边搅拌,冷却至常温后即得所述A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剂的制备过程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将C1~C6的硅酸酯与有机修饰剂在反应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的反应产物干燥以得水基纳米聚硅微粒,其中,硅酸酯在反应介质中的浓度为0.1~4.0mol/L,硅酸酯与疏水性修饰剂以及助吸附性修饰剂的摩尔比为1︰0.05~0.5︰0~0.05,
水基纳米聚硅微粒在pH值为8~11、反应温度20~100℃的条件下水解1~30h以得改性聚硅纳米材料,
将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与改性聚硅纳米材料在常温下按质量比为1︰2~32的比例混合即得所述C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缓蚀剂为酸性缓蚀剂;
起泡剂为甜菜碱类起泡剂和/或高密度固体泡沫排水采气助剂;
稳泡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蛋白、多肽、淀粉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液为油基液、水基液、水混溶液、油包水乳液和水包油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
所述油基液为烷烃、烯烃、芳香族油基化合物、环烷烃、石蜡、柴油、矿物油和脱硫氢化煤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基液为淡水、溶解有至少一种盐的盐水和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混溶液为醇类、醇的衍生物和盐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油包水乳液和水包油乳液中油与水的体积比为50∶50~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百联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9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瓶自转控制凸轮装置
- 下一篇:弧面驱动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