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衰减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8503.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9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兆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衰减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衰减力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装置(28)来控制减振器(20FL~20RR)的衰减力。从各车轮(12FL~12RR)的位置处的簧上(18)的上下加速度(Gzi)中提取第一频带的第一振动的成分(Gz1i)和比第一频带高的频带的第二振动的成分(Gz2i)(S40、S50),计算第二振动的程度相对于第一振动的程度越高则越小的校正系数(Kri)(S60),以使衰减力成为基于簧上的上下加速度而计算的目标衰减力(Fti)与校正系数(Kri)之积的方式控制减振器的衰减系数(Ci)(S80~S2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车辆用的衰减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对应于各车轮而在簧上与簧下之间配设有减振器。减振器产生和簧上及簧下的相对速度与衰减系数之积对应的衰减力,由此使簧上的上下振动衰减。所需的衰减力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而不同,因此搭载根据车辆而能够使衰减系数变化的衰减力可变式的减振器,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来控制衰减系数。
在车辆的行驶时产生的簧上的上下振动复合性地包含各种频率的振动。尤其是在车辆在具有起伏的行驶路上行驶的情况下,簧上的上下振动成为频率较低且振幅较大的振动、即所谓冲击(あおり)成分多的振动。相对于此,在车辆在不平整路面的行驶路上行驶的情况下,簧上的上下振动成为频率较高且振幅较小的振动、即所谓不平(ゴツゴツ)成分多的振动。
在簧上的上下振动为冲击成分多的振动时,为了使簧上的上下振动有效地衰减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优选提高衰减力。相对于此,在簧上的上下振动为不平成分多的振动时,如果衰减力升高,则从路面受到的簧下的振动容易向簧上传递,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反而下降,因此优选降低衰减力。由此,优选根据簧上的上下振动所包含的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的比率来控制衰减力。
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衰减力控制装置,从簧上的上下加速度中提取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基于在预定的时间提取出的各成分的绝对值的最大值来计算衰减力的增减量,基于计算出的增减量来使减振器的衰减力增减。在衰减力的增减量的计算时,参照表示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与衰减力的增减量的关系的映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1664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衰减力控制装置中,必须按照各种因素不同的车型,从簧上的上下加速度中提取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基于在预定的时间提取出的各成分的绝对值的最大值来求出衰减力所需的增减量,由此生成映射。映射是表示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与衰减力所需的增减量的关系的二维映射,例如必须实验性地决定所需的值,因此映射的生成需要巨大的时间和劳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后的衰减力控制装置,不需要生成所需巨大的时间及劳力的映射,而能够根据簧上的上下振动所包含的冲击成分及不平成分的比率良好地控制衰减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衰减力控制装置(10),具有:对应于各车轮(12FL~12RR)而配设在簧上(18)与簧下(12FL~12RR、24FL~24RR)之间的衰减力可变式的减振器(20FL~20RR);检测各车轮的位置处的簧上的上下振动状态量(Gzi)的检测装置(30FL~30RR);及至少基于簧上的上下振动状态量来控制减振器的衰减力(Fi)的控制单元(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