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打桩锤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5703.3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奕萱;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E02D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3210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蓄能器 液压打桩锤 活塞 液换向阀 单阀芯 配气舱 双介质 液压缸 导油 配油 钢管 上行 通电 油泵 电磁阀控制阀 低压蓄能器 推动液压缸 阀芯位移 回油通道 进油通道 中心连通 活塞杆 液压锤 液压油 油杆腔 储气 锤芯 阀芯 回油 进油 上移 提锤 芯体 连通 隔离 封闭 维修 加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打桩锤。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配油舱、单阀芯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储气舱、双介质液压缸、三个高压蓄能器、三个低压蓄能器、两个导油钢管、配气舱,当电磁阀控制阀芯体活塞上移时,锤的进油通道与单阀芯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的中心连通,锤的回油通道被阀芯封闭,来自油泵和高压蓄能器的液压油通过导油钢管向下到配气舱进入双介质液压缸的油杆腔,推动液压缸活塞上行,活塞杆拉动液压锤锤芯上行;实现提锤的动作。有益效果是:简化了配油舱的结构设计,使加工更加简单;利用阀芯位移隔离进油和回油的间隔,保证了两者不会瞬时连通;使锤工作更可靠,维修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打桩锤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打桩锤。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打桩锤主要分两种形式:全液压式液压打桩锤和气液式液压打桩锤,其中气液式液压打桩锤工作时液压缸活塞上端为压缩氮气或压缩空气,锤芯上升时,低压蓄能器回油,打桩时,液压缸活塞上端压缩氮气或压缩空气,与锤芯重量一起推动锤芯下落,同时强制回油。这种锤目前均采用进油阀和回油阀的方式构成,在大型液压锤中采用两个以上的进油阀和两个以上的回油阀的形式满足液压锤瞬时高压大流量的工作要求。正常工作时,两个阀不能同时打开,但是由于电气控制与阀开关特性的原因,会出现瞬时同时打开的现象,使工作能量有所损失,并且多阀的设计使加工阀座和油路尤其复杂,出现故障时,诊断故障也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压打桩锤,单阀将进油阀和回油阀的功能整合为一体,避免了进油阀和回油阀同时打开的现象,同时减少阀座的加工数量和管路数量,使加工更容易、工作更可靠。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液压打桩锤,包括配油舱(1)、单阀芯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2)、储气舱(3)、双介质液压缸(4)、三个高压蓄能器(5)、三个低压蓄能器(6)、两个导油钢管(7)、配气舱(8),其中,单阀芯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2)的控制阀和盖板安装于配油舱(1)上部,阀芯和阀座安装于配油舱(1)内部;三个高压蓄能器(5)、三个低压蓄能器(6),双介质工作油缸的导油钢管(7)和储气舱(3)安装于配油舱(1)和配气舱(8)之间;在储气舱(3)内,有序排列高压蓄能器(5)、低压蓄能器(6)、导油钢管(7)、双介质液压缸(4),其中高压蓄能器(5)、导油钢管(7)的轴线与储气舱(3)的轴线平行,双介质液压缸(4)的轴线与储气舱(3)的中心轴线重合;高压蓄能器(5)、低压蓄能器(6)、双介质液压缸(4)的上部通过密封件插入配油舱(1)下表面以内,它们的下部同样通过密封件插入配气舱(8)的上表面;所述的储气舱(3)内表面与配油舱(1)下表面、配气舱(8)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空间。
上述的单阀芯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2)包括阀保护盖(21)、电磁换向阀(22)、阀盖板(23)、阀芯活塞(24)、上阀座固定螺母(25)、上阀座(26)、阀芯(27)、阀座套(28)、下阀座(29)、下阀座固定螺母(210)、在阀芯(27)上设有回油孔(271)、中心导油孔(272)、进油孔(273),阀芯(27)和阀芯活塞(24)构成阀芯体,上阀座固定螺母(25),上阀座(26),下阀座(29),下阀座固定螺母(210),按由下往上顺序,同轴安装在阀座套(28)内构成阀座体;所述的阀芯体下部安装于阀座体内,阀芯体上部安装在阀盖板(23)内,然后将阀座体安装到配油舱(1)内,阀盖板(23),固定在配油舱(1)的上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片状可旋转式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