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机动车中输出警示信息的方法和照明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0517.2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R.伊米格;S.豪本雷瑟;I.温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20 | 分类号: | B60Q3/20;B60Q9/00;B60Q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孟婧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输出 警示 信息 方法 照明 控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10)中输出警示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机动车(10)与机动车(10)的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根据所述距离产生用于警示信息的输出特征。通过机动车(10)的输出设备(12)输出包括输出特征的第一警示信息。通过机动车(10)的客舱中的照明设备(21‑28)输出包括输出特征的第二警示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中输出警示信息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在机动车接近物体时、例如在停车入位时通过机动车的客舱中的照明设备输出警示信息。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例如轿车或者载重汽车中设有辅助系统,以便警示机动车的使用者以防与机动车外部的物体碰撞的风险。尤其设有所谓的停车入位辅助系统,它们通过声学或者光学的信号信号化地显示机动车接近物体。机动车接近物体例如可以借助适当的传感器设备,例如超声波传感器确定。基于相应的传感器信号输出对机动车使用者的声学或者光学的警示。此外,可以在机动车中设置例如在显示设备上示意性显示机动车和环境中的障碍物的系统。因此使用者可以在显示设备上识别有碰撞风险的物体。
DE 101 28 868 A1公开了向机动车使用者输出警示的另一可能性。为此,根据机动车的重要的行驶和/或运行情况自动地改变客舱照明的强度或者照明颜色。例如,距离传感器可以分布地设置在机动车上,以便能够确定与在前行驶机动车或者在前行进的或者静止的障碍物的距离。所述距离也可以相对于后部空间以及与机动车或者物体的侧面距离确定。客舱照明根据所确定的距离在客舱中产生用于警示的不同颜色。
此外,DE 10 2012 015 753 A1与之相关地公开了一种用于警示机动车使用者以防机动车与物体的碰撞风险的方法。在此,警示使用者防止碰撞风险过程借助设置用于照明机动车客舱的客舱照明设备进行。有利地,警示过程借助原本就设置了的客舱照明设备实现。客舱照明设备可以理解为任何设置在机动车中的用于照明客舱的可能设备,尤其是客舱灯、背景照明、环境照明或者类似照明装置。碰撞风险的提高或者降低尤其可以借助描述碰撞风险的碰撞风险参数、尤其是借助距离实现。在此,减小的或者相对较小的距离可以等同于较高的碰撞风险,并且增大的距离或者相对较大的距离可以等同于较小的碰撞风险。根据碰撞风险可以调制照明强度或者改变照明颜色。借助照明位置可以显示物体与机动车的预计碰撞位置。
发明内容
之前所述的系统和方法用于避免机动车尤其在停车入位时与物体碰撞。然而,值得期望的并且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尤其在直观地识别危险情况方面进一步改善这些系统和方法。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中输出警示信息的方法和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照明控制设备解决。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中输出警示信息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确定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产生用于警示信息的输出特征。通过机动车的输出设备在机动车中输出包括输出特征的第一警示信息。此外,通过机动车的客舱中的照明设备输出同样包括输出特征的第二警示信息。
因此,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的第一警示信息和通过照明设备输出的第二警示信息包括相同的输出特征。由此机动车使用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两个警示信息涉及相同的事件,例如涉及机动车的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尤其在停车入位时,机动车使用者可以将其观察方向或者注意力例如从前方转至侧面或者向后,反之亦然。根据定向,输出设备的第一警示信息或者照明设备的第二警示信息可以轻易地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警示信息的共同的输出特征,使用者能够简单地在两个警示信息之间转换。
按照一种实施形式,所述输出特征包括能够物理测量的特性。输出的第一警示信息和输出的第二警示信息具有针对相同时间的特性。能够物理测量的特性例如可以包括颜色、颜色光谱或者强度或者强度改变,第一和第二警示信息同样地同时具有它们。由此直观地告知机动车使用者第一和第二警示信息涉及相同的紧要事件,例如对障碍物的接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0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