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车牌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6982.9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0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侯俊;苏乾;蒋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K9/44;G06K9/32;G06K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车牌 识别 方法 | ||
1.一种通用车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触发相机进行视频拍摄,具体包括二个独立进程:(A)光流法获得运动前景并提取关键特征点;(B)关键特征点聚类后聚焦拍照;
2)运动图像去模糊:拍摄视频时,车辆速度慢,视频所得图像清晰,则进入步骤3);如拍摄视频时,车辆速度快,则视频所得图像模糊,根据步骤1)中(B)所得到的聚焦特征点集合值进行滤波去除运动引发的模糊;
3)车牌定位,得到车牌区域轮廓二值化图I1;
4)仿射,对拍摄到的车牌在图像的倾斜度仿射矫正,根据I1计算仿射变换的参数,对I1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仿射变换后车牌图像I2;
5)车牌内部区域分割,提取信息:对步骤4)仿射变换后车牌图像I2采用Sobel算子提取边界,进行车牌背景底色/背景图案边缘初步筛选;将主信息与未剔除的图案区进行区分,提取主信息;提取车牌内部矩形区域;车牌上方、下方辅助信息定位;检测车牌是否有上部、下部的辅助信息,如有获取上方、下方辅助信息;提取信息的具体步骤如下(E1)-(E5):
(E1)、车牌背景底色/背景图案边缘初步筛选:对步骤4)仿射变换后车牌图像I2采用Sobel算子提取边界,得到边界图像Ia,然后采用Otsu方法对边界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Ib;前景与背景之间的边界经sobel算子处理后绝对值非常大,在二值化后前景-背景边界被设定为1,背景经过Sobel算子处理后,相邻像素之间差异值很小,背景-背景边界在二值化后会被设定为0;
(E2)、提取主信息:将主信息与未剔除的图案区进行区分,提取主信息,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步骤(E2-1)至(E2-3):
(E2-1)首先对二值图像Ib检测闭合区域,然后对闭合区域做种子填充,闭合区域内部所有像素点用“1”填充,这样得到的图像称为模板图像Ic,再将模板图像Ic与图像I2进行“与”操作,得到图Id,图Id中有主、辅助信息、强边缘的背景图;
(E2-2)对应模板图像Ic中像素值为1的位置,在图Id中与之对应的位置各像素点做直方图统计,初始化当前像素值pg=2;
(E2-3)对当前像素值pg进行(E2-3a)至(E2-3d)处理:
(E2-3a)判断是否pg小于254,若否,则表示没有发现主信息,退出整个识别过程,车牌无法识别:若是,则统计步骤(E2-2)直方图中像素值pg-2、pg-1、pg、pg+1、pg+2合计出现的概率,若合计出现的概率超过12%,则转入(E2-3b);否则更新pg=pg+1,然后重复本步骤;
(E2-3b)在图Id中,连通为八连通、连通规则为:若相邻像素值分别与pg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2则连通;判断此规则下出现的连通区域个数是否不少于门限VII,若是则转到步骤(E2-3c);如否,更新pg=pg+1,返回(E2-3a);
(E2-3c)分别求(E2-3b)中这些连通区域的行坐标X最大值、最小值,统计满足以下条件:最大值大于车牌高度的55%、并且最小值小于车牌高度的40%的连通区域的个数N1,若N1小于门限VII则更新pg=pg+1,返回(E2-3a);否则转至(E2-3d);
(E2-3d)判断满足(E2-3c)中X坐标条件的连通区域为车牌主信息区域,提取满足步骤(E2-3c)中条件的连通区域图像,将这些连通区域记录在一个序列中,同时记录这些连通区域行坐标X最大值Xmax、最小值Xmin和列坐标Y最大值Ymax、最小值Ymin,并记录下当前pg值,然后转到步骤(E3);
(E3)、提取车牌内部矩形区域:具体做法如下(E3-1)至(E3-3):
(E3-1)更新模板图像Ic:对步骤(E2-3d)中获得的主信息区域,在模板图像Ic中对应位置处像素值改为0,得到更新后的不含主信息的模板图像—此处记为Ic2;
(E3-2)将车牌图像I2与模板图像Ic2进行“与”操作,得到的图像记为Ie,Ie中不含车牌主信息、不含车牌背景中边缘强度较弱图案;
(E3-3)做步骤(E3-3a)至(E3-3c)处理去除车牌中边界强度较强的背景图案、提取车牌左、右方辅助信息的矩形;
(E3-3a)初始化矩形集合为空集,矩形集合用于记录各个矩形;
(E3-3b)对Ie用Sobel边缘算子提取边界,得到边界图像If,对If进行二值化处理:只要边缘强度大于门限VIII则二值化为1,否则为0,得到二值化图像记为Ig;在Ig中检查是否包含闭合轮廓,并记录检测到的闭合轮廓,若闭合轮廓内部包含闭合轮廓,则只记录最顶层闭合轮廓,内部闭合轮廓勿需记录;
(E3-3c)历遍(E3-3b)中得到的所有轮廓,对每个顶层轮廓进行如下操作(E3-3C1)至(E3-3C3):
(E3-3c1)该轮廓是否为矩形?如果否,则跳转至(E3-3c2)步骤;若是则继续判断矩形宽、高比值是否在0.6-1.25之间、并且该矩形面积大于车牌面积的5%?若否,则忽略该矩形、对下一个顶层轮廓进行(E3-3c1)步骤;若是则跳转至(E3-3c3);
(E3-3c2)检查是否该轮廓行坐标X最小值小于车牌高度的一半、并且行坐标X最大值大于车牌高度的一半?若是,更新模板图像Ic2,即在模板图像Ic2中该轮廓所包含区域对应位置全部像素值修改为0;若否,则忽略该轮廓,返回(E3-3c1)对下一个轮廓进行处理;
(E3-3c3)该矩形放入矩形集合中,更新模板图像Ic2,在模板图像Ic2中将该矩形内部区域对应位置像素值全部修改为0;
模板图像Ic2像素值为1的区域对应车牌图I2中无弱背景图案、无位于车牌中部的强背景图案、无矩形内辅助信息、无车牌主信息;
(E4)车牌上方、下方辅助信息定位:车牌中信息无论分几行,行与行之间是有明显间隔的,对步骤(E3)处理后的模板图像Ic2做水平方向投影,水平投影中出现峰值,如果只有上或下部出现峰值,则表明车牌有二部分组成,如果没有明显峰值,则车牌仅有中间信息组成;如果上、下部分投影后都没有明显峰值,说明只有主信息一行,可以转入步骤6)进行信息识别了,否则转入(E5);(E5)获取上方、下方辅助信息:具体步骤如下(E5-1)至(E5-8):
(E5-1)将车牌图像I2与经过步骤(E4)判断定位后的模板图像Ic2做“与”操作,得到的图像记为Ih;若在(E4)中判断上部有内容,则从Ih中提取X坐标在0-Xmin区间的图像,相应也从此模板图像Ic2中提取X坐标在0-Xmin区间的模板图像;若判断下部有内容则在Ih中提取X坐标在Xmax,Ih中Xmax属于车牌高度区间的图像,相应也从此模板图像Ic2中提取X坐标在Xmax,Ic2中Xmax属于车牌高度区间的模板图像;
(E5-2)至(E5-8)是对上、下二个区域分别进行的,将从Ih中提取的一个区域图像称为Re,将从步骤(E5-1)区间判断后的模板图像Ic2中提取的对应模板图像标记为Ics;
(E5-2)对Re运用Sobel边缘算子,得到边界图像,对该边界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图像Rc1,然后对得到的二值化图Rc1检测闭合轮廓,只记录顶层闭合轮廓;
(E5-3)在Rc1中对每个顶层闭合轮廓进行种子填充,得到图像Rc2,将Rc2和Re进行“与”操作,得到图像Re2,同时记录每个顶层闭合轮廓的最大、最小Y坐标;
(E5-4)对Rc1中各个顶层闭合轮廓,统计其在Re2中对应该轮廓所围区域像素平均值和方差;
(E5-5)检查每个轮廓的所围区域均值和方差,若方差大于门限XI,则在步骤(E5-1)区间判断后的模板图像Ic2中将该轮廓所围区域内所有像素值改为0,判断该轮廓属于非辅助信息;否则判断为“潜在辅助信息”的轮廓;
(E5-6)历遍每个“潜在辅助信息”轮廓,检查该轮廓Y坐标最大值是否大于车牌宽带65%、并且最小值是否小于车牌宽带35%?若是,则保留该轮廓,认为它是辅助信息,可以被送入步骤6)进行识别,并将其标记为图标,以便在后续对该区域不做字符分割处理,同时在Ic2将所有该轮廓所围区域像素值均改为0;若否,则该轮廓被判为属于“孤立潜在辅助信息”的轮廓;
(E5-7)对所有“孤立潜在辅助信息”进行合并处理:如果二个“孤立潜在辅助信息”轮廓中X坐标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5,X坐标最大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5、并且所围区域像素平均值的差异之绝对值小于10,则认为这二个孤立潜在辅助信息可以合并,将二者Y坐标的最小值中最小的一个、二者Y坐标最大值中大的一个,分别作为合并后新区域Y坐标最小值、最大值,求新区域的像素平均值,重复本步骤直到没有可以合并的“孤立潜在辅助信息”;
(E5-8)检查每个合并后新区域Y坐标最大值是否大于车牌宽带65%并且最小值是否小于车牌宽带35%?如是,则认为它含有辅助信息,需要对区域内每个闭合区域进行字符识别;若否,则说明该区域无实质性信息,直接丢弃该区域,并在Ic2将所有该区域包含的像素点值设为0;
6)字符/图标识别:对步骤5)区域内的信息进行字符/图标识别,完成整个车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9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