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噪声和振动接口优化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6351.7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B·A·萨克斯曼;S·M·雷利;Q·D·古兹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20 | 分类号: | B60W30/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噪声 振动 接口 优化 | ||
一种优化车辆中的燃料经济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级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评估发动机速度和车辆的速度;确定发动机速度和车辆的速度是否产生引起顾客潜在的抱怨的噪声级别;监测车辆中的噪声级别;计算引起该噪声级别的发动机操作状况;确定噪声级别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该阈值,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用于优化车辆燃料经济性;以及,如果该噪声级别大于该阈值,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以使得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该阈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噪声和振动接口优化。
背景技术
此章节的陈述仅旨在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且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典型的车辆包括许多部件。组成车辆动力传动系的部件可包括,例如,发动机、变速器和转矩变换器,转矩变换器将转矩从发动机传输至变速器。通常地,针对各种操作状况的最优化燃料经济性来调节发动机、转矩变换器和变速器的性能。然而,在特定操作状况下,动力传动系部件可产生例如噪声和振动的干扰,其会由车辆的乘客室内的乘客注意到。这些干扰中的一些可能足以产生顾客抱怨。
因此,在本领域中有必要有一过程,其调节动力传动系部件的性能以使得由动力传动系部件的操作在乘客室中引起的干扰最小化。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优化车辆中的燃料经济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级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评估发动机速度和车辆的速度;确定发动机速度和车辆的速度是否产生引起顾客潜在的抱怨的噪声级别;监测车辆中的噪声级别;计算引起该噪声级别的发动机操作状况;确定噪声级别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该阈值,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用于优化车辆燃料经济性;以及,如果该噪声级别大于该阈值,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以使得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该阈值。
优化车辆中的燃料经济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级别的方法的特征还在于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利用麦克风监测噪声级别;确定车辆是否在特定的操作状况下操作,该特定的操作状况产生振动级别VIB’1;如果车辆在特定的操作状况(该特定的操作状况产生振动级别VIB’1)下操作时,则利用第一传感器监测振动级别;第一传感器监测车辆的方向盘处的振动级别;该第一传感器为加速计;计算产生振动级别VIB’1的发动机操作状况;确定由第一传感器确定的振动级别是否大于阈值需求,以及,如果该振动级别大于该阈值,调节发动机的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以将振动级别降低至等于或小于该阈值的级别;确定车辆是否在特定的操作状况下操作,该特定的操作状况产生另一振动级别VIB’2;如果车辆在特定的操作状况(该特定的操作状况产生振动级别VIB’2)下操作时,则利用第二传感器监测振动级别;第二传感器监测驾驶员座椅导轨处的振动级别;该第二传感器为加速计;计算产生振动级别VIB’2的发动机操作状况;确定由第二传感器确定的振动级别是否大于阈值需求,以及,如果该振动级别大于该阈值,调节发动机的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以将振动级别降低至等于或小于该阈值的级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优化车辆中的燃料经济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级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利用第一传感器监测车辆中的噪声级别;如果该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阈值时,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用于优化车辆燃料经济性;以及如果该噪声级别大于阈值,则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以使得噪声级别等于或小于阈值。
优化车辆中的燃料经济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级别的方法的特征还在于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利用第二传感器监测车辆中的振动级别,且如果振动级别大于第二阈值时,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以使得振动级别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利用第三传感器监测车辆中的振动级别,且如果该振动级别大于第三阈值时,调节发动机转矩或转矩变换器的滑移状况,以使得振动级别等于或小于第三阈值;且第一传感器为麦克风,以及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为加速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