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6191.6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伟;王聪;陈鑫;张丙云;李志忠;王玉玮;李志杰;喇慧翔;王永刚;刘晓风;张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15/02 | 分类号: | C08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 11437 | 代理人: | 段君峰;薛艳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渣 制备 纤维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中药渣和蒸馏水混合,微沸,离心,得滤渣;b、碱处理:将滤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水浴处理,离心、洗涤沉淀至中性,收集滤渣;c、酸处理:将所得滤渣加蒸馏水,调pH至1‑2,水浴处理,离心得滤渣,洗涤至中性,烘干;d、中药渣粗纤维素提取:将所得滤渣加入漂白液,水浴处理,抽滤,洗涤至中性、烘干至恒重,得到中药渣粗纤维素;e、制备微晶纤维素:将所制得的中药渣粗纤维素加入盐酸溶液进行酸水解,抽滤、洗涤至中性、烘干至恒重,制得微晶纤维素。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有利于提高废弃中药渣资源的处理利用率,为微晶纤维素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安全、廉价、便利的原料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渣制备药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材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中药材多为植物药,也有部分动物药、矿物药及化学、生物类药。中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中药渣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却是一大难题。我国每年产生的中药渣产量非常大,可达几千吨之多。目前,人们对中药渣的处理并不十分环保,早期多以焚烧、填埋等有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方式处理。植物源中药渣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组分,是放错地方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因此,中药渣的再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关注,若能将庞大的中药渣资源进行转化利用和深度开发,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保护了环境和人体的健康。
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简称MCC)是天然植物纤维素,经稀酸水解以及多种后处理制得的,具有极限聚合度(LOOP)的产物,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分子。微晶纤维素是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无臭、无味,颗粒大小一般在20-80nm,极限聚合度(LODP)在15-375。微晶纤维素的聚合度和其结晶度因其原料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原料生产出的微晶纤维素的聚合度差别较大,高的在200-250之间,主要是天然精制棉生产的,低的15-30之间。微晶纤维素溶解性较差,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在稀碱溶液中部分溶解、润涨,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能。由于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殊性质,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
现有技术中,有人采用大豆皮、花生壳、芦苇、麦草秸秆、玉米秸秆等来制备微晶纤维素,但还未见到有关采用中药渣资源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报道,若采用中药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研制成功,将为中药渣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充分利用中药渣资源,避免了焚烧、填埋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中药材加工企业废渣的有效利用,并且为新型材料微晶纤维素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来源便利的原料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固液比1:15-1:30(g/mL)将中药渣和去离子水混合,微沸100-120min,离心,得滤渣,本发明中的微沸是指温度接近沸点,为92-95℃,液体刚处于沸腾状态,出现第一个气泡开始时;
b、碱处理:将步骤a所得滤渣以固液比1:10-1:15(g/ml)加入0.02-0.08(g/ml)氢氧化钠溶液,50-80℃水浴处理60-120min,离心并洗涤沉淀至中性,收集滤渣;
c、酸处理:将步骤b所得滤渣以固液比1:2-1:10(g/ml)加蒸馏水,用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硝酸、硫酸或磷酸调pH值至1-2,50-80℃水浴恒温处理60-90min,离心得滤渣,洗涤至中性,脱水烘干;
d、中药渣粗纤维素提取:将步骤c所得滤渣以固液比1:20-1:50(g/ml)加入漂白液,50-80℃水浴处理60-90min,抽滤,洗涤至中性、脱水烘干至恒重,得到中药渣粗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垫圈注塑模具
- 下一篇:高精度硅胶隔膜片成型模具不粘定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