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梅的保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97493.3 申请日: 2017-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7006601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4
发明(设计)人: 王耿文 申请(专利权)人: 王耿文
主分类号: A23B7/16 分类号: A23B7/16;A23B7/155;A23B7/154;A01N65/48;A01P17/00
代理公司: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代理人: 但玉梅
地址: 530102 广西壮族自***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杨梅 保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杨梅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为浆果类果实,柔软多汁,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新鲜采摘的杨梅呼吸旺盛,非常容易变质,加上含水量高,组织娇嫩,极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感染导致变质,难以上期贮存保鲜,这对杨梅的生产和销售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据统计,杨梅每年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约占总重量的30%以上,经济损失很大。

当前杨梅保鲜方法主要有辐射贮藏、速冻贮藏和气调贮藏等,但成本高,且部分贮藏方法会有化学残留,广泛使用受到限制;涂膜保鲜相对安全且成本低,是当前果蔬保鲜中较常用的方法,涂膜保鲜是在果实表面涂上一层高分子的液态膜,干燥后成为一层很均匀的膜,可以隔离果实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从而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防止营养物质的消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而造成的腐烂,杨梅使用涂膜保鲜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果蝇是杨梅主要虫害,采摘前果蝇已在果实上产卵,如果不及时清除,幼虫会在果粒间生活,影响果实品质,一般的保鲜剂不能杀死虫卵,因此清除果蝇虫卵是保鲜的重要部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杨梅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杀灭杨梅果实表面病菌和虫卵,延长了保鲜时间,且安全无毒,保证了杨梅的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杨梅的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前处理:从杨梅果实变粉红色开始,每隔5-7天用复合驱虫剂雾化喷施杨梅整个植株,采收前3-4天停止喷施;所述复合驱虫剂的有效成份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生姜精油15-20份、山苍子油12-18份、柠檬桉油8-13份、乙醇9-14份和山梨醇脂肪酸酯10-14份;

(2)采摘和筛选:选择红色的杨梅采摘,筛选出无机械损伤、无烂果作为待保鲜杨梅;

(3)杀菌:将上述待保鲜杨梅于复合酶剂水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所述复合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几丁质酶3-8份、纤维素酶2-7份、β-甘露聚糖酶1-3份和水11-15份;

(4)涂膜:向上述洗净后的杨梅表面均匀喷洒涂膜剂;所述涂膜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ε-聚赖氨酸0.6-1.2份、蛇床精油0.6-0.9份、亚麻籽胶0.8-1.5份、溶菌酶1.3-1.8份、蜂胶0.5-0.7份、维生素E 0.3-0.7份、茶多酚0.7-0.9份、蔗糖酯0.5-1份和水90-100份;

(5)包装:将上述涂膜好的杨梅装入纸箱,于0-6℃下贮藏。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复合驱虫剂的喷施量为50-60g/株,使用时加100-150倍的水稀释并混匀。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复合酶剂水溶液中复合酶剂与水的重量比为2-5:1000。

较优的,步骤(1)中所述复合驱虫剂的有效成份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生姜精油17份、山苍子油15份、柠檬桉油10份、乙醇13份和山梨醇脂肪酸酯12份。

较优的,步骤(3)中所述复合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几丁质酶5份、纤维素酶4份、β-甘露聚糖酶2份和水14份。

较优的,步骤(4)中所述涂膜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ε-聚赖氨酸1份、蛇床精油0.7份、亚麻籽胶1.2份、溶菌酶1.5份、蜂胶0.6份、维生素E 0.5份、茶多酚0.8份、蔗糖酯0.7份和水95份。

成熟杨梅主要虫害为果蝇,采摘前果蝇会在果实上产卵和生长幼虫,复合驱虫剂中生姜精油、山苍子油和柠檬桉油具有挥发性和杀虫灭菌活性,杨梅采摘前喷施生姜精油、山苍子油和柠檬桉油可驱避和熏杀果蝇,防止果蝇在果实上产卵,提高好果率,同时,乙醇加速生姜精油、山苍子油和柠檬桉油的挥发,山梨醇脂肪酸酯作为复合驱虫剂的分散剂和乳化剂,促使复合驱虫剂分散和雾化。

杨梅高发的真菌病害为酵母菌、青霉菌、芽枝酶、曲霉菌、尖孢镰刀菌等,这些真菌细胞壁的组要成分是几丁质、纤维素、甘露聚糖,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可分别将几丁质、纤维素和甘露聚糖溶解,从而杀灭杨梅果皮上附着的真菌,在本发明中为杨梅果皮表面杀菌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耿文,未经王耿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