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门装置以及确定障碍物的存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93757.8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7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柯林斯;约翰·柯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盛达(广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隆翔鹰 |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门 装置 以及 确定 障碍物 存在 方法 | ||
本文公开一种自动门装置10,该自动门装置10包括:门洞16;以及光学门传感器,该光学门传感器包括:多个发射器30,该多个发射器30被设置在发射器阵列22中,每个发射器30被构造成沿各自的光束路径、横穿门洞发射光束;多个接收器32,该多个接收器32被设置在接收器阵列24中,每个接收器32被构造成基于接收到的光的强度来产生接收器输出信号。多个接收器32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接收器集合中,该集合或每个集合的接收器被连接,使得各自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被组合成各自的集合的复合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门传感器、自动门装置以及确定障碍物的存在的方法。尤其,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装置或方法,在该传感器、装置或方法中,基于与接收器阵列的多个接收器相关的复合信号来确定障碍物的存在。
背景技术
在通常自动门装置中,可存在被构造成探测障碍物的若干个传感器,以阻止或停止门关闭操作或者重开启门。例如,在电梯装置中,通常提供固定的传感器,该固定的传感器被安装至电梯轿厢并被设置成在电梯轿厢门和着陆轿厢门之间投射光帘(横向光束阵列)。该固定的传感器被构造,使得被障碍物阻断的光帘阻止门关闭操作的继续或开始。该固定的传感器通常包括发射器阵列和相对的接收器阵列,该发射器阵列和相对的接收器阵列被设置,使得每个发射器具有朝向相应的接收器水平延伸的发射器轴。
当来自发射器的光束没有被相应的接收器接收时,传感器确定障碍物存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为多路复用,使得来自接收器的输出信号只对应于来自相应的发射器的发射。如果不透明的物体位于发射器和相应的接收器之间的路径上,从发射器至接收器的光束的直接路径将被阻断。因此,发射器(和各自的发射器轴)之间的垂直间隔表示最小物体尺寸,该最小物体尺寸能够被固定的传感器确定,因为较小的物体可位于水平轴之间并因而不能中断光束。
电梯装置通常还包括移动的传感器或边缘传感器,该移动的传感器或边缘传感器被安装在移动的门上(通常在电梯轿厢门的相对面上)。移动的传感器与固定的传感器相似,但由于在门开启操作和门关闭操作期间发射器阵列和接收器阵列之间变化的间隔,该移动的传感器可适合于适应在接收器接收到的光束的变化的光强度。
在电梯领域中,过去几十年的调整趋势是为了应该由传感器可靠地解决以减小的最小物体尺寸,从而导致自动门装置中的传感器越来越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自动门装置、光学门传感器以及确定障碍物的存在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自动门装置,该自动门装置包括:门洞;以及光学门传感器,该光学门传感器包括:多个发射器,该多个发射器被设置在发射器阵列中,每个发射器被构造成沿各自的光束路径、横穿门洞发射光束;多个接收器,该多个接收器被设置在接收器阵列中,每个接收器被构造成基于接收到的光的强度来产生接收器输出信号;其中多个接收器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接收器集合中,该集合或每个集合的接收器被连接,使得各自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被组合成各自的集合的复合信号;以及处理器单元,该处理器单元被构造成从该至少一个接收器集合中接收该复合信号或每个复合信号;其中每个发射器被设置,使得属于相同的接收器集合的至少两个接收器位于自动门装置的至少一个操作构造中的各自的光束路径上;以及其中处理器单元被构造成基于至少一个复合信号来确定障碍物是否存在。
发射器阵列可为线性阵列,该线性阵列具有约0.5米至约2.5米的线性长度。
自动门装置还可包括发射器控制器,该发射器控制器被构造成通过时分复用和/或频分复用来控制发射器发射各自的光束,使得各自的光束彼此离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盛达(广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盛达(广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