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5281.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温红丽;崔江涛;宋巍;姬文晋;李灵;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3/155 | 分类号: | C03C3/155;C03C4/12;G02B5/22;F21V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其是致盲光谱,长时间蓝光辐射会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不同光源的蓝光危害效率与其色温和亮度有关。
然而,随着人工照明的迅猛发展,人工照明已经与社会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长时间都是在人工光源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因此,人工照明光源中过多蓝光成分对人眼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这一问题也倍受关注。当光源的色温较高时尤其是没有安装扩散板或扩散罩的LED射灯,其蓝光加权亮度或照度值远远大于RG0类安全标准,属于RG1或RG2类危害等级,若长期在室内使用,应避免眼睛直视和眩光,否则会对使用者的眼睛造成蓝光危害。早期已经安装的大功率照明灯具也存在蓝光危害,现在亟需以有效且廉价的方式解决这些风险。
此外,随着液晶设备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亮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背光源中蓝光成分对人眼损害这一问题也倍加关注;白光LED以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发光,必定含有较高蓝光成分。现行LED液晶显示屏用白光LED做最初光源,也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蓝光外泄对敏感人群造成伤害。
因此,如何在光源使用过程中降低蓝光对人眼的损伤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荧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玻璃制备得到的灯罩或导光板具有很好的滤除蓝光和近紫外光的作用,且能将部分的蓝光和近紫外光转化为可见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玻璃,具有式(I)所示通式,
(CaO)0.4(Nb2O5)0.05(B2O3)0.55(M)x 式(I),
其中,M为Pr、Mn、V或Dy;
0.001≤x≤0.02。
优选的,所述x为0.005≤x≤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钙源、铌源、硼源和金属氧化物混合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通式的荧光玻璃;
所述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为Pr、Mn、V或Dy;
(CaO)0.4(Nb2O5)0.05(B2O3)0.55(M)x 式(I),
其中,M为Pr、Mn、V或Dy;
0.001≤x≤0.02。
优选的,所述钙源中的钙与所述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00∶(0.25~5)。
优选的,所述钙源为氧化钙或非氧化性酸的钙盐。
优选的,所述铌源为Nb2O5或非氧化性酸的铌盐。
优选的,所述硼源为B2O3或硼酸。
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为Pr6O11、NH4VO3、Dy2O3和Mn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灯罩,所述灯罩用材料包括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玻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用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用材料包括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玻璃,为式(I)所示通式,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玻璃能够吸收大部分近紫外光和部分蓝光,对蓝光之外的可见光完全透过;且能够将部分蓝光和近紫外光转化为其他波段可见光,同时实现了滤除部分蓝光、近紫外光和节能的效果;进而使得制备得到的灯罩应用于照明以及导光板应用于电子产品中能够很好的滤除蓝光和近紫外光,避免在生产生活中对人眼造成一定损伤,而且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灯罩;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
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荧光玻璃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图4为实施例1所述的荧光玻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5为实施例2所述的荧光玻璃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5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器件以及导引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挤出型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