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3358.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谭泽焕;刘刚;胡玉峰;王培先;袁文刚;李科;陈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2 | 分类号: | B61B3/02;B61C9/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陈志生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悬挂 单轨 车辆 转向架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悬挂式单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用于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
背景技术
悬挂式单轨车辆,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车辆,是一种轻型、中速、中运量、环保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与地面车辆、地铁等构成现代城市立体化公交体系。
悬挂式单轨车辆有很好的安全性,德国莱茵河畔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投运已超过100年,从没发生过故障。相比其它轨道交通,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弯半径约30米,地铁一般要300米。可抗9级以下风力。
根据其特性,悬挂式单轨车辆适合作为三、四线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一、二线城市可作为补充交通方式,由于结构原因,悬挂式单轨车辆窗户两侧无遮挡物,特别适合景区以及三、四十公里距离的中短途旅客运载。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也可为城市增加一道现代、科技和个性化景观。
现有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普遍采用常规的齿轮箱传动结构,而悬挂式单轨列车的行驶运动学的要求和实际的车轮、轨道及相互关系表明:悬挂式单轨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动的行程常常是不相等的。其结果不仅会使车轮过早磨损,无益地消耗功率和燃料及使驱动车轮轴超载等。本发明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采用新结构设计,保证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能已响应的不同转速旋转,从而满足悬挂式单轨车辆行驶运动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功率、大扭矩、高转速、耐受强大冲击、极端环境、轻量化、高可靠性、30年使用寿命的用于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驱动桥,其包括电机、联轴器、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驱动桥壳体及附件,所述电机与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联轴器与主减速器相连接,所述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相连接,差速器与车轮传动装置相连接,将电机输入的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到主减速器进行耦合将扭矩放大,再由差速器平衡转速扭矩后输出到车轮传动装置上,驱动轮毂驱动车辆。
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由电机侧半联轴器、驱动桥端半联轴器、连接螺栓组成,电机与电机端半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桥端半联轴器与主减速器的输入齿轮轴连接,所述电机侧半联轴器与驱动桥端半联轴器之间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轴、输入端端盖、输出圆锥齿轮及输入端轴承,所述输入端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驱动桥壳上,所述输入端轴承的内圈安装于输入齿轮轴上,由输入齿轮轴上的驱动桥端半联轴器轴向定位,输入端轴承的外圈安装于上驱动桥壳中,并由输入端端盖轴向固定;所述输出圆锥齿轮通过圆柱过盈配合副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连接,输入端复合密封系统由输入端端盖,驱动桥端半联轴器,输入端密封圈协同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采用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或防滑差速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包括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行星轴、差速器壳及输出端轴承,半轴齿轮安装在差速器壳内,行星轴安装差速器壳内,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轴上,输出端轴承的内圈安装于差速器壳上,输出端轴承的外圈安装于上驱动桥壳、下驱动桥壳中,并由半轴套管轴向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驱动半轴、半轴套管、制动盘、半轴端轴承及输出端密封圈,所述驱动半轴驱动桥壳端与半轴齿轮联接,驱动半轴制动盘端通过螺栓与制动盘、轮毂联接,半轴套管通过螺栓联接在驱动桥壳上,半轴端轴承内圈通过圆柱配合安装在半轴套管上,半轴端轴承外圈通过圆柱配合安装在制动盘上,并由螺栓及相关附件轴向固定,传动装置的密封系统由输出端密封圈及相关附件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桥壳采用组合式桥壳或可分式桥壳或整体式桥壳,驱动桥桥壳为高强度铸铁或铸钢,并且由斜对分式上驱动桥壳、下驱动桥壳组成,驱动桥壳左右对称,其对称中心面与输入齿轮轴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侧半联轴器和驱动桥端半联轴器采用膜片式联轴器结构或万向节或鼓形齿式联轴器或橡胶联轴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系统和接触式密封盖组成的复合密封结构,输入端密封系统由:驱动桥端联轴器、输入端端盖、输入端密封圈组成,输出端密封系统由:输出端密封圈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床头柜(M16‑B‑WS02)
- 下一篇:床头柜(M16‑A‑WS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