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紧固塑料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232.5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周道奎;袁展秀;卢超;李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B60J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紧固 塑料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紧固塑料支架。包括钣金安装部、护板安装部和连接部,快速紧固塑料支架为塑料构件,还包括设置于钣金安装部外侧的安装块,安装块包括长圆锁止块和固定在长圆锁止块内侧的限位块,安装块中心预安装有自攻螺钉,限位块的侧壁设有弧形导向面、限位面和搭接面,钣金安装部上设有长圆状钣金安装孔,安装块通过搭接面搭接固定于钣金安装部外侧端面的钣金安装孔对应位置处。整个支架的安装过程中无需在匹配螺栓和螺母,也无需在进行焊接,大大的简化了装配过程,节约了装配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紧固塑料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能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减重成为一种趋势。一般汽车的门护板固定都是通过钣金来实现搭接再固定在门里板上。为了保证配合紧固,通常都需要在钣金上增加配合的螺母。由于钣金本身较重,配合螺母安装时,不仅不利于汽车轻量化,更使装配过程变得繁琐。若将钣金做薄,虽然可以减轻重量,但较薄的钣金强度较低,不能满足车辆门护板安装时对强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量、便于安装且强度高的快速紧固塑料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紧固塑料支架,包括用于与车门钣金安装固定的钣金安装部、用于与车门护板安装固定的护板安装部和用于连接钣金安装部与护板安装部的连接部,速紧固塑料支架为塑料构件,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钣金安装部外侧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长圆锁止块和固定在长圆锁止块内侧的限位块,所述安装块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预安装有自攻螺钉,所述限位块的侧壁设有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导向面,两个所述弧形导向面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限位面和搭接面,一个所述弧形导向面端部的限位面与另一个弧形导向面端部的搭接面垂直相交,所述钣金安装部上设有长圆状钣金安装孔,所述安装块通过搭接面顶部的搭接边搭接固定于所述钣金安装部外侧端面的钣金安装孔对应位置处,所述限位面可与所述钣金安装孔内壁限位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安装孔的侧壁凸出于所述钣金安装部的内侧端面,且与所述钣金安装部之间设有多条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安装孔的侧壁高度与所述限位块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安装部外侧端面上还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钣金安装孔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钣金安装部的内侧端面呈钝角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中心板面向内侧阶梯状凸出形成凸出部,靠近两侧的板面向内侧凹陷形成下沉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侧壁,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安装部中心设有护板安装孔,所述护板安装孔的侧壁凸出于所述护板安装部的内侧端面,且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安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上设有用于与线束卡扣相匹配的线束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固定部与所述护板安装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支架的安装过程中无需在匹配螺栓和螺母,也无需在进行焊接,大大的简化了装配过程,节约了装配时间。采用塑料支架代替传统的钣金支架,并通过特殊的连接部和设置于支架上的多处加强筋,使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该支架在满足强度的同时,重量大大减轻。通过自攻螺钉进行安装,安装过程通过圆弧导向面使穿过钣金上安装孔的锁止块旋转90°,并通过限位块食锁止块锁止,从而在实现支架与钣金打紧的同时,保证支架在钣金上的限位,具有较高的装配稳定性。安装块和钣金安装部可以通过一副模具实现加工,节约额外模具费用,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将自攻螺钉预安装在支架上,可以节约整车厂的总装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安装塑料支架时,通过定位销可以实现支架的定位,方便装配工人装配,不需要工人额外预固定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