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工件厚度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4314.4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成;汪智敏;刘鹏;朱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7/02 | 分类号: | G01B1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工件 厚度 电磁 超声 探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件厚度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结构为电磁超声线圈、聚磁的永磁体、导磁楔、两个聚酯电容分别安装在壳体内,且两根信号连接器引入壳体分别与两个聚酯电容相连,两个聚酯电容安装在聚磁的永磁体上方,聚磁的永磁体下方安装导磁楔,导磁楔的底端固定电磁超声线圈。电磁超声线圈激发高压脉冲产生超声波,聚磁的永磁体提供磁场以及壳体有效的保护好线圈和磁体。由于通过电磁的方式来激发超声波,所以在检测高温或不锈钢工件时,无需耦合剂,无需打磨工件涂层等优点,实现单人独立且快速的检测,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检测效率高且检测结果稳定,填补了电磁超声检测中对于高温或不锈钢设备和工件的检测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件厚度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属于电磁超声检测行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超声检测行业中,虽然大多数情况通过压电超声就可以解决,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检测一些高温设备和带有涂层、油漆的设备和工件。由于常规超声不能检测高温设备,在检测带有涂层或者油漆的工件需要打磨,操作起来麻烦,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有些在役的设备是不能打磨的,所以必须运用电磁超声检测技术或者其他技术。但是由于常规的电磁超声探头不能承受高温并且由于不锈钢工件不聚磁也不导磁,导致常规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不能检测高温设备和测量不锈钢工件厚度时,精度不高。所以寻找合适的耐高温材料和如何提高电磁超声测厚探头在检测不锈钢工件厚度的精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测量工件厚度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能够用于检测高温设备或不锈钢设备,减少人力物力,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提供可靠稳定的检测结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工件厚度的电磁超声测厚探头,包括电磁超声线圈、聚磁的永磁体、导磁楔、两个聚酯电容、两根信号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电磁超声线圈、聚磁的永磁体、导磁楔、两个聚酯电容分别安装在壳体内,且两根信号连接器引入壳体分别与两个聚酯电容相连,两个聚酯电容安装在聚磁的永磁体上方,聚磁的永磁体下方安装导磁楔,导磁楔的底端固定两个电磁超声线圈。
所述聚磁的永磁体提供强大的偏置磁场,导磁楔用于传导磁场,所述探头壳体用于保护和固定电磁超声线圈和聚磁的永磁体。
所述的壳体由壳体上盖、壳体下盖以及壳体底框组成。
所述电磁超声线圈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作而成,外表涂有耐高温绝缘漆。
所述聚磁的永磁体采用耐高温的钐钴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包括手柄,手柄安装在壳体上盖上,且用海绵包裹手柄。
所述的两个聚酯电容安装在壳体上盖内部,一个用于匹配发射阻抗,一个用于匹配接受阻抗,使电磁超声线圈可以达到最好的检测效果。
所述聚磁的永磁体由5个永磁体组成,其中一个大磁体放在中间且N极朝下,四周4个小磁体包裹着中间的大磁体,且每个小磁体的N极都朝向大磁体,以达到聚磁的目的。
所述壳体底框为设有条纹状的不锈钢片,用于安放和固定电磁超声线圈,可以起到保护线圈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检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基于电磁超声检测原理,其中电磁超声线圈负责激发出超声波,聚磁的永磁体提供强大的磁场,导磁楔引导磁场作用在线圈表面,壳体用于固定和保电磁超声线圈和聚磁的永磁体。这种探头在进行厚度测量的时候,由于通过电磁的方式来激发超声波,所以在检测高温或不锈钢工件时,不需要耦合剂,不需要打磨工件涂层等优点,可以实现单人独立且快速的检测,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检测效率高且检测结果稳定,填补了电磁超声检测中对于高温或不锈钢设备和工件的检测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4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