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金属工件表层形成梯度纳米结构的组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3187.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3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鲁金忠;吴刘军;罗开玉;季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1/10 | 分类号: | B24C1/10;C21D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工件 表层 形成 梯度 纳米 结构 组合 方法 | ||
1.一种在金属工件表层形成梯度纳米结构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诱导塑性变形层,然后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使金属工件表面纳米化,最终获得理想层厚和优化微结构分布的金属工件表层梯度纳米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将金属工件待处理表面打磨并抛光,清洗;
(2)确定与金属工件材料相关的激光冲击工艺脉宽、脉冲能量、频率、光斑直径及冲击层数,在金属工件待处理表面贴上吸收层,对金属工件表面的待冲击区域进行大面积激光搭接冲击强化处理;
(3)将冲击过后的金属工件表面吸收层去除并清洗;
(4)确定与金属工件材料相关的表面机械研磨工艺振动频率、球丸直径及处理时间,在此基础上对金属工件的冲击面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该组合方法处理后的金属工件材料表层纳米量级结构层厚为30~50μm,亚微米量级结构层厚为80~200μm,整个晶粒细化层厚为800~1300μm;
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所述脉宽为8~30ns,所述脉冲能量为2~15J,所述频率为1Hz,所述光斑直径为2~3mm,所述光斑的横向和纵向搭接率为50%,所述冲击层数为1~3层,所述吸收层为美国3M公司生产的激光冲击强化专用铝箔,约束层为去离子水水流形成的1~2mm的水膜,所述脉冲的峰值压力为P1,所述光斑边缘的压力为P2,满足2σH≤P1≤2.5σH,P2≥σH,其中式中,为动态屈服强度,v为材料的泊松比,使整个激光冲击光斑区域产生动态塑性变形,而光斑中心区域金属工件不产生宏观变形;
所述表面机械研磨处理过程中,所述振动频率为50Hz,所述球丸直径为6~8mm,所述处理时间为5~60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工件表层形成梯度纳米结构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工件材料为包括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在内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轮船、化工行业的关键重要部件的金属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工件表层形成梯度纳米结构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将金属工件待处理表面打磨并抛光,清洗指:所述激光冲击强化处理过程为:先将金属工件待处理表面依次用500#,800#,1000#,1200#,1600#,2000#和2500#的砂纸进行打磨并抛光,然后用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1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喷砂除锈机器人工作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立式抛丸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