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1269.7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3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郝瑞军;唐乌力吉白尔;连龙;赵忠平;冯艳玲;毕海峰;范欣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导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导光组件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背面,以及与出光面和背面相接的侧面的导光板;设置于出光面上,且具有多个透光孔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第一反射层远离导光板一侧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该导光组件出光均匀,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膜材加工及组装工序,避免了膜材加工及组装过程不良如尺寸NG、异物、划伤、组装偏位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导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显示屏发展趋向于窄边框、超薄、高亮度,传统的背光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升高的品位要求。由于传统的背光源是LED+多层膜材+导光组件+胶框+遮光胶带的模式,在对应上述高品位规格时,会造成亮线、漏光、褶皱、开胶等多种不良,大大降低了成品良率,增加成本。另一方面,超薄、窄边框对膜材的裁切及组装要求极高,现有工艺水平无法满足,且对出光的均匀性要求也逐渐提高。
因而,目前的背光源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LED+多层膜材+导光组件+胶框+遮光胶带的传统背光源应用于窄边框、超薄、高亮度的显示屏时会出现亮线、漏光、褶皱、开胶等多种不良,且多层光学膜材的组装、加工等工序会造成组装偏位、划伤、异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意外的发现在导光板(LGP)侧边及底部利用镀膜或者涂覆的工艺,形成一层反射膜,在LGP出光面依次形成带有开口的反射层和扩散层,所述反射层能反射光线,提高亮度的同时防止漏光,且光线能够从反射层开口处射出,经开口处射出的光线,经过扩散层光线被打散,亮度均匀性好,如此设计,不仅减少了传统背光模组繁琐的膜材加工及组装工序,避免了膜材加工及组装过程不良如尺寸NG、异物、划伤、组装偏位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良率和出光效果。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画面品位如窄边框、超薄、高亮度等,省去了传统多层光学膜材及遮光胶带加工及组装等多道工序,避免了多种过程不良如组装偏位、划伤、异物等或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导光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背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和背面相接的侧面;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且具有多个透光孔;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层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扩散层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相应的,扩散层的一部分填充于反射层的透光孔内,这样能够使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提高光学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导光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及所述背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射层、扩散层和第二反射层各自通过涂覆、印刷、喷涂或镀膜工艺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背面具有微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入光侧单位面积内所述透光孔的分布面积小于对光侧单位面积内所述透光孔的分布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沿着入光侧向对光侧的方向,所述多个透光孔按照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分布:所述透光孔的面积一定,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之间的间距一定,所述透光孔的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入光侧的所述侧面上设置有光源容纳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高度隔离的MIMO天线
- 下一篇:一种阶梯渐进型MIMO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