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0273.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辅助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级轿车上普遍采用ABS防抱死系统,大大改善了汽车的制动。但ABS造价高,在低挡车,尤其是货车上应用较少。所以,货车常常出现轮胎抱死的情况,在路面经常能看到长长的轮胎划痕,这样,货车的摩擦片的磨损大,制动效果也不好,经常导致甩尾,侧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中低端汽车没有加装ABS、制动效能不明显的情况,提供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不但具有较好的制动功能,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轮抱死。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包含制动盘、高压泵、储油罐、控制器和散热器;
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轴上,包含壳体、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
所述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垂直设置在所述汽车的传动轴上,根部均和汽车的传动轴固定相连;
所述壳体呈圆盘状、将所述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密闭在内,且壳体沿汽车传动轴径向均匀设有第一至第四入油口,壳体在其底部设有出油口;
所述壳体的第一至第四入油口均通过管道和所述高压泵的出油口相连,壳体的出油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储油罐相连;
所述散热器为管道散热器,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储油罐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高压泵的入油口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和高压泵、汽车的中控模块相连,用于从汽车的中控模块获得刹车信息,并在汽车刹车时控制所述高压泵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Atmega168PA单片机。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 具有较好的制动作用,减轻汽车摩擦片的磨损;
3. 还具备一定的防抱死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2-高压泵,3-管道,4-壳体,5-叶片,6-储油罐,7-壳体的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包含制动盘、高压泵、储油罐、控制器和散热器;
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轴上,包含壳体、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
所述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垂直设置在所述汽车的传动轴上,根部均和汽车的传动轴固定相连;
所述壳体呈圆盘状、将所述第一至第四制动叶片密闭在内,且壳体沿汽车传动轴径向均匀设有第一至第四入油口,壳体在其底部设有出油口;
所述壳体的第一至第四入油口均通过管道和所述高压泵的出油口相连,壳体的出油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储油罐相连;
所述散热器为管道散热器,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储油罐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高压泵的入油口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和高压泵、汽车的中控模块相连,用于从汽车的中控模块获得刹车信息,并在汽车刹车时控制所述高压泵工作。
所述控制器采用Atmega168PA单片机。
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控制模块控制高压泵工作,将高压油束通过切向小孔打到随传动轴旋转的叶片上,起到减速的作用。与叶片碰撞的油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储油罐,储油罐里的油束在高压泵的作用下,进入散热器,再经高压泵,然后进入切向小口,打到叶片上,再次进行减速。如此往复循环,达到减速的目的。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控制模块控制高压泵停止工作,减速过程结束。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0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