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用车蓄电池支架总成多轴加载试验台架及耐久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9931.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杨立峰;徐佳彬;廖亮亮;李赫;董伟;周启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蓄电池 支架 总成 加载 试验 台架 耐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产品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蓄电池支架总成多轴加载试验台架及耐久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它在汽车上与发电机并联,并向用电设备供电,蓄电池应被牢固地固定在汽车纵梁上,避免在汽车启动、行驶过程中出现蓄电池支架松动、开脱等情况。
蓄电池支架总成承载着蓄电池质量,一旦发生断裂将会直接导致蓄电池的脱落,尤其对于行驶路面状况较差的工程用车来说,路面冲击大,蓄电池支架总成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蓄电池支架总成进行耐久性能考核,使其满足整车的使用要求十分必要。
迄今为止,国内汽车行业针对蓄电池支架总成耐久试验考核方法,主要是在整车道路试验及试验场试验过程中进行监测,费时费力,而且重复性差,影响产品开发进程;台架试验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实车道路试验方法的缺陷,但目前尚没有用于测试蓄电池支架总成耐久性能的试验台架。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测试蓄电池支架总成耐久性能的试验台架及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车蓄电池支架总成多轴加载试验台架及耐久试验方法用于测试蓄电池支架总成的耐久性能。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商用车蓄电池支架总成多轴加载试验台架,包括加载装置、模拟车架7及连接夹具8;所述连接夹具8与模拟车架7固定连接,所述模拟车架及连接夹具将所述加载装置及蓄电池支架总成连接构成多轴加载系统;
其中,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加载装置及第二加载装置;
所述第一加载装置包括固定在铁地板上的纵向作动器支座1、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纵向作动器11、变向三角架12及纵向加载导杆13;纵向作动器11的固定端与纵向作动器支座1的底部铰接,纵向加载导杆13与模拟车架7的纵向端面连接,变向三角架1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纵向作动器活塞杆端18及纵向加载导杆导向端14铰接;
所述第二加载装置包括固定在铁地板上的垂向作动器底座41、垂向作动器4、垂向作动器活塞杆端43及垂向作动器固定支撑45;其中,垂向作动器4通过垂向作动器固定端万向节轴承42与垂向作动器底座41连接,垂向作动器活塞杆端43通过垂向作动器活塞杆端万向节轴承44与连接夹具8连接;
所述的第一加载装置的个数为3个,分别设置在模拟车架7水平纵向加载端面、水平前侧向加载端面及水平后侧向加载端面;所述的第二加载装置的个数为3个,分别设置在模拟车架7水平纵向加载端面下方、后侧向加载端面下方及后侧向加载端面对称位置,通过六个加载装置的协调运动,能够在试验室内再现蓄电池支架总成空间六自由度的振动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加载导杆13通过纵向加载导杆压力端万向节轴承16及连接夹具8与模拟车架7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向三角架12通过变向三角架支撑端17与纵向作动器支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载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杆19,用于支撑纵向加载导杆13。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加载装置还包括支撑销轴46,将支撑销轴46插入垂向作动器垂向固定支撑45的圆孔内,用于保证垂向作动器处于直立状态,并在所述试验台架搭建完成后拔出支撑销轴46。
进一步地,所述的模拟车架7由槽钢焊接而成,中间由工字钢焊接2根模拟车架支撑梁71,拐角处焊接模拟车架支撑板72,提高拐角处支撑强度。
应用上述多轴加载耐久试验台架,建立蓄电池支架耐久试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采集蓄电池支架总成及所述总成与车架连接位置附近车架上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步骤S2:确定蓄电池支架总成多轴加载台架试验模拟迭代控制通道;
步骤S3:通过台架模拟迭代获取台架驱动信号进行耐久试验。
步骤S1包括:
步骤S11:结合所述多轴加载试验台架模拟车架与加载装置连接位置,以模拟车架侧向中心轴为蓄电池支架总成连接中心,同时以蓄电池支架总成连接中心为基准,在蓄电池支架总成底板边缘及所述总成与实车车架连接位置附近车架上布置7处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布置位置分别对应模拟车架水平纵向加载端面两侧拐角位置、前侧向加载端面及其对称面位置、后侧向加载端面及其对称面位置及蓄电池支架总成底板悬空端边缘位置;
步骤S12:将所述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步骤S13:将车辆驶入试验场强化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9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