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扫地机器人智能充电座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8838.2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0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忠辉;肖奇军;刘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座体 红外信号模块 充电电极 机器人吸尘器 控制器信号 扫地机器人 智能充电座 射频模块 吸尘器 接收机器人 充电装置 定位信号 方位信息 控制器 充电座 体内部 障碍物 充电 回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智能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体、充电电极、用于接收机器人吸尘器方位信息的红外信号模块、用于发送给机器人吸尘器定位信号的射频模块和设置在充电座体内部的控制器;充电电极设置在充电座体面板上;红外信号模块设置在充电座体面板上并位于充电电极上方,红外信号模块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射频模块设置在充电座体上,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可解决现有充电装置要在半径0.5米处不能有任何障碍物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机器人吸尘器回归充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扫地机器人智能充电座。
背景技术
当前扫地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其能够实现对地面的自动清扫,在电力不足时能够实现自动充电,在引导信号的引导下扫地机器人自动回归到充电装置实现充电对接。
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其充电是利用红外信号进行引导,机器人根据接收的红外信号来确定与其配套的充电装置的位置方位,使得机器人的充电端与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极配合,从而进行导向回归充电。但是现有的充电装置使用的是单一的红外信号,红外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使得充电装置要在半径0.5米区域内没有任何障碍物,才可对机器人进行正确引导。若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反射被机器人接收,容易导致错误引导,以致机器人很难正确定位充电装置的所在位置,或回充时间长或难以找到充电装置;同时现有机器人回到充电座后,在对接上会产生偏差,导致机器人吸尘器难以实现与充电装置成功对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回归充电装置,可实现精确引导扫地机器人进行回归充电,从而提高扫地机器人回归充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主要包括充电座体、充电电极、用于接收机器人吸尘器方位信息的红外信号模块、用于发送给机器人吸尘器定位信号的射频模块和设置在充电座体内部的控制器;所述充电电极设置在充电座体面板上;所述红外信号模块设置在充电座体面板上并位于充电电极上方,红外信号模块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射频模块设置在充电座体上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采用射频模块发送无线射频RF信号给机器人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可根据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行方位,直到其处于充电座体的正前方,以实现通过无线射频RF信号控制调整机器人吸尘器进行目标的精确导向,解决现有充电装置要在半径0.5米处不能有任何障碍物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机器人吸尘器回归充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述红外信号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接收部件、红外滤光窗和红外线接收限定窗。本发明采用红外信号模块来接收机器人吸尘器的方位信息,以判定机器人吸尘器相对充电座体的方位。
所述充电电极为导电长条状,其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与充电座体垂直设置,且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有间距并平行设置。充电电极与充电座体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起到机器人吸尘器充电时缓冲的作用。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矫正机器人吸尘器和充电电极接触偏差的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与充电座体连接并位于充电电极顶部的顶盘和导槽;所述导槽设置在顶盘的底部并与充电座体的面板连接,充电电极位于导槽内。
所述顶盘与充电座体垂直连接,并与充电电极平行设置。
所述底盘前端设置有用于引导机器人吸尘器的引导区,所述引导区设置有纹理斜坡。底盘引导区设置有纹理斜坡,可有利于机器人吸尘器爬坡并到达充电座体前方。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底座上的充电状态指示灯;所述充电状态指示灯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扫地机器人器充电座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8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机器人
- 下一篇:用于运行自主行进的车辆的方法